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科学研究>>科技信息>>正文

连林生教授主持的“滇撒猪配套系特色养猪产业化生产”通过成果鉴定

来源: 本站原创    时间:2011年05月25日    浏览量:

 

    本站消息  (科技处报道)  2011年5月20日,云南省科技厅邀请省内专家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滇撒猪配套系特色养猪产业化生产”成果进行鉴定。鉴定会由省科技奖励办公室副主任杨爱民主持,我校科技处有关领导出席了鉴定会。
    专家们在听取课题组的研究报告、质疑和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了认真评议,一致认为,课题组利用自主培育的我国第一个以纯地方猪种(撒坝猪)选育的专门化品系配套而成的国家级猪配套系,在农村传统养猪和适度规模养猪条件下,充分利用农家饲料资源,进一步完善猪配套系生产技术,开展其产业化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完善和扩大繁育体系,规范制种程序,进一步扩大了滇撒猪配套系的生产规模,促进了配套系的产业化生产,扩大了该配套系在养猪生产中的效应和作用。2006-2010年,楚雄州累计扩繁滇撒母猪63133头,存栏数增加至2010年的87133头,形成了年产194万头商品代肉(仔)猪的生产能力;5年累计生产商品代肉(仔)猪583.97万头,新增产值54.41亿元,新增利润9.08亿元,节省粮食23.4万吨(节省支出4.83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在产业化生产中,滇撒猪配套系保持了较高的生产性能。滇撒母猪平均产仔数12.53±1.96头,仔猪育成率95.60±9.47%;商品代肉猪达90 kg体重平均日龄165.80±9.94 d,料重比3.18:1,育肥期平均日增重784 g,胴体瘦肉率60.78±2.38%,猪肉肌内脂肪含量3.61±0.33%,肉质优良。滇撒母猪在农家饲料占30-40%、肉猪在农家饲料占15-20%的日粮饲养条件下,仍可保持较好的生产性能,体现了该配套系在农村传统养猪和适度养殖条件下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性能水平。
    项目制定的滇撒猪配套系标准、配套系各类猪群的饲料营养标准和推荐免疫程序,为该配套系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种群标准、选种依据和技术支撑;项目培训了养殖户1490人次,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养猪科技人员,已形成的产业化生产体系年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5万余人的就业;有效利用了农作物副产物等农家饲料资源,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该项目选题正确,目标明确,方法的技术科学合理,效果显著。项目实施中获得的数据完整、可靠,统计分析方法正确,所得结果和结论符合客观实际。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成果鉴定。

图片

作者:未知

图片:

编辑:

上一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承担的《临沧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
下一条: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普洱茶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