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科学研究>>科技信息>>正文

陈海如教授主持的省科技攻关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来源: 本站原创    时间:2011年11月21日    浏览量:

 

    本站消息  2011年11月17日,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云南农业大学主持承担的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病虫害专家系统的研究与构建(2006NG02)”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
    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由云南师范大学研究员林毓材教授担任主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李家瑞研究员担任副主任,云南大学赵之伟教授、云南大学陈穗云教授、云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丁元明研究员、昆明理工大学张洪明教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王继华研究员组成。云南省科技奖励办公室杨爱民副主任主持会议。项目主持人陈海如教授讲话。科技处副处长杨生超出席会议并代表学校讲话。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项目组代表孔宝华教授成果情况汇报,查阅了有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鉴定意见。项目系统调查了云南省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研究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分布、流行和综合防治方法。采集病虫害标本,应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了包含77种作物,近300种病虫害、731条病虫害诊断和防治规则的多媒体数据库,建立了新农药信息服务数据库和植保专家数据库。项目采用B/S架构,应用vs.net 2008+sql_server 2005+supermap is.net6R开发环境,地理数据和专家知识数据以数据库统一管理,基于图像智能诊断,开放设计的方法,构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智能化平台。智能化平台由农作物病害诊断专家系统、农作物虫害诊断专家系统、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病害综合查询系统、虫害综合查询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农业专家查询系统、及农药查询系统8个模块构成。形成资源管理、智能诊断、监测预警、信息查询、防治决策一体化的农作物病虫害诊断防治服务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方便快捷地构建多种作物、多种病虫害的智能诊断和监测体系,统一管理各种多媒体资源,提供基于Internet远程服务。项目研究稻瘟病、稻飞虱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规律,构建了稻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重大病害实时荧光PCR分子检测体系,并应用于田间病害的监测。研究稻瘟病与气象、作物种植与布局的关系,根据稻瘟病孢子量的变化,利用混沌理论研究稻瘟病的流行与预测,结果表明“混沌+趋势”的方法预测结果理想。利用混沌理论及三层BP网络建立了稻瘟病的预警模型,比常规统计模型效果好。研究水稻白背飞虱的流行规律和流行预警方法。构建了流行预警平台。项目以昆明市14个县(市、区)行政区域为病虫区划范围,统计10年农作物结构数据和分析农作物结构调整布局。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昆明市12种重大病虫害种类和分布特征,建立相应病虫地理区划信息图,集成于智能化平台。项目在云南省16个地州市进行推广示范5002.7万亩。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总产量、总产值显著提高,同时减少了化学农药、节省了工时和成本,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培养博士生5名、硕士生16名、本科生20名。项目实施,共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5篇,核心刊物9篇。在云南省16个地州市及主要农业生产州市培训3.7万场次,培训352.5万人次。
    该项目成果是植保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的有机结合,在对农作物病虫害分布、流行、防治等的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首次构建了具有云南地域特点的病虫害诊断和防治智能化平台,实现多种作物、多种病虫害、地理数据和大量相关数据的一库、一站式管理,实现专家知识获取、存储、使用的一体化管理和交互学习功能,具有新颖性和原创性。通过项目实施,有效、科学地指导了大田病虫害防治,明显地增加了作物产量和产值,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节省了人力物力,起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农业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整体研究为国内领先水平。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成果鉴定。建议:进一步维护完善系统,服务于“三农”。

图片

作者:郝一沁

图片:

编辑:

上一条:动科院苟潇博士课题组藏猪起源研究论文在《PloS ONE》上发表
下一条:动科院启动第三批院科研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