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科学研究>>项目管理>>正文

谭学林教授主持的“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来源: 本站原创    时间:2010年06月10日    浏览量:

 

 

    本站消息 (科技处报道) 2010年6月9日,由云南省科技厅主持,邀请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在我校稻作研究所会议室,对我校谭学林教授主持的省科技计划项目“优质高产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示范”(2006NG05)进行验收。验收会由云南省科技厅计划处项目官员李娇娥主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龙云峰,条财处项目官员李华,学校科技处谢世清处长及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了会议。
    通过多年研究,项目组利用优异种质资源,选育出200余个具野生稻遗传背景遗传稳定的株系,300余个性状优良(米质优、香米、抗稻瘟病)的株系;鉴定12种新质源不育系,其中4种已用于杂交组合测配。建立了滇型杂交粳稻恢复系分子辅助育种技术体系。首次明确滇型杂交粳稻不育系种子混杂的根源。审定杂交粳稻组合4个(滇杂35、滇杂36、滇杂40、滇杂41),其中“滇杂35”在2008年还通过贵州省审定;“滇杂40”2008-2009年在保山市隆阳区百亩连片经省内外专家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890千克以上,达到了超级稻产量指标。审定常规糯稻品种2个,“滇粳糯1号”和“滇籼糯1号”。育成10个后备组合,其中滇杂37、滇杂46、滇杂42、滇杂49通过田间现场鉴评,滇杂37已报请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育成综合性状好的新不育系7个,新恢复系7个,为下一步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研究完善了高产繁殖制种技术规程,规模化繁殖、制种产量分别达到200、230千克/亩以上。项目执行期间累计推广268.3万亩,累计新增优质稻谷1.6亿千克,新增产值3.2亿元。项目组育成的品种在云南水稻科技入户,超级稻,高产创建等项目发挥积极作用。2009年,已育成的滇杂粳稻品种种植面积占云南杂交粳稻面积的60%左右。
    项目期间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1项;申请水稻新品种权保护3个,授权2个;获省科技进步类一等奖1项,在《Genetics Research》、《分子植物育种》等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5篇。培训技术人员37000余人,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27名、本科生80余名,课题组成员有4人中职晋升为副高职。
    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圆满的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研发任务及考核指标,并为下阶段深化研发奠定良好基础,项目经费到位,开支合理,人员上岗到位;提供验收资料齐全,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图片

作者:未知

图片:

编辑:

上一条:李成云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验收
下一条:动科院2010年学院基金项目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