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7月12日上午,由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主办,学校等单位承办的“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育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中药材生物育种研讨会”隆重召开。会议以“中药材生物育种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的3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昆明,共商中药材种业振兴大计。大会开幕式由副校长田洋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副校长赵正雄教授代表学校致辞时指出,云南是中药资源大省及全国中药材生产第一省,学校长期深耕中药材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累计选育30种药用植物102个新品种(占全国五分之一),为云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供科技支撑。他表示,学校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整合资源、强化协同创新,服务国家中药材生物育种战略。

大会宣布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育种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由学校联合30余家科研单位与企业共同组建,联盟理事长张伯礼院士在成立大会上讲话强调:“生物育种是保障中药材品质的核心引擎,专委会的成立将加速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

开幕式上,学校中药材科技创新团队系统发布百个中药材品种成果,涵盖三七、天麻等高原特色品种。同时,学校联合全国百余家单位牵头启动“千种中药材生物育种计划”,提出“优质、适产、抗病”的中药材育种的共同目标,并向全行业发出三点倡议:构建国家战略种质资源库;组建跨学科团队创制“同方同效”突破性品种链;打通“高校研发—企业转化—基地推广”三级体系,加速优良品种推广。
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郝小江,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朱兆云、陈士林等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20余位专家、企业家围绕中药材生物育种前沿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度交流。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学校在中药材种业创新领域再上新台阶。未来,学校将持续发力,以科技之力做强中药材“芯片”,助力乡村振兴和中医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