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社会服务>>项目推广>>正文

朱有勇教授等发明的“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实施成效显著

来源: 本站原创    时间:2008年08月09日    浏览量:

     8月7日,新华社、中新社、科技日报、科学时报、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等省内外13家新闻媒体前往红河州弥勒县,深入考察了由我校朱有勇教授、李成云教授、王海宁副教授、何霞红博士、朱书生博士等承担的2007年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云南省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现场,采访了课题组成员和当地果农,详细了解了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实施效果。科技厅宣教中心、红河州植保站、红河州科技局、弥勒县农业局、弥勒县东风农场相关负责人以及项目组成员一起陪同考察。 

采用避雨栽培技术现场1

 

未采用避雨栽培技术现场1

 

采用避雨栽培技术现场2

 

未采用避雨栽培技术现场2

    在弥勒县小菜花村,实施避雨栽培种植示范户张云龙向媒体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该园种植面积150亩,采用简易竹棚法,品种以水晶、红提为主,叶片病害97.3%、果穗病害95.4%得到控制,提高糖度1-1.5度,实收2.5吨/亩,销售收入6250元每亩。在葡萄园里,大家看到有避雨棚的葡萄外观整洁、清秀,无落果现象,病虫害得到较好地控制;而没有避雨棚的葡萄几乎全部腐烂,即使施用农药10多次都无济于事。

果农张延书介绍自己葡萄园损失情况

    同在小菜花村,原东风农场总农艺师张延书站在自己承包的葡萄园里非常沮丧地说,因为没有采用避雨栽培技术,今年的雨水太多,只来得及采收了一次,其余的都全部腐烂了,损失70%。他表示,明年一定要给自己的葡萄园搭上棚。

     绿丰葡萄园主魏萍介绍采用避雨栽培技术情况

    在弥勒干冲,示范户绿丰葡萄园主魏萍介绍,该园种植面积286亩,品种以水晶、红提、里扎马特为主,叶片病害98.1%、果穗病害92.6%得到控制,提高糖度1-1.5度,产量2.3吨/亩,收入5800元/亩。2006年,该园作了一亩的示范,效果非常好,2007年全部都采用简易竹棚法种植,当年就收回了投资成本,今年作了进一步改进,采收率几乎达到100%。魏萍高兴地向记者说到:“搭棚前打10多次最好的农药都不能控制病害,搭棚后不打农药也没有事,一块膜解决了所有病害。“
    项目组介绍,避雨栽培技术简单易行,成本适中,避雨大棚根据用材分为两种,一种为竹棚结构,每亩投资约2600元,一般可以使用2-3年;另一种为钢棚结构,每亩投资约5000元,预计可以使用10年以上。避雨栽培技术不受雨季影响,对葡萄主要病害霜霉病、白腐病、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减少了农药施用量,增加了果品实用安全性,可提高葡萄成熟期的糖分,明显提升葡萄的内在品质,同时延长了采收期30天,提高了葡萄的销售价格。

座谈会现场

    下午,科技厅在米轨时光葡萄酒庄召开了座谈会,向新闻媒体通报了项目实施进展情况。项目主持人朱有勇教授对避雨栽培技术作了总结:“逆向思维使复杂疑难问题简单化;工程技术解决了农业问题;科学原理在于避开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项目组成员李成云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科技厅宣教中心、红河州植保站、红河州科技局、弥勒县农业局、弥勒县东风农场相关负责人分别在会上发言,对项目的实施效果作了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示范效果显著,可控制葡萄病害、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延长采收期,建议大面积推广。
    目前,“云南省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项目实施进展顺利,葡萄避雨栽培技术作为项目研究的成果,在弥勒县已累计推广了1000余亩,增加产值500多万元。今年,项目组还在昆明市(石林、富民和东川)、楚雄州(永仁)、大理(宾川)、文山州(砚山、丘北)等云南省主要葡萄产区,试验面积115亩,防治病害效果明显。同时项目组结合云南实际情况,对葡萄产业链的延伸和葡萄产业的做大做强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建立成百上千的葡萄酒庄,酿制高品质、多品种的葡萄酒,把弥勒打造成像法国波尔多那样的葡萄名酒产地,从而增加葡萄产品的附加值,让当地农民得到实惠,真正富裕起来。

图片

作者:未知

图片:

编辑:

上一条:朱有勇教授察看蒙自县旱稻玉米套作实验
下一条:南华县沙桥镇新华村丹参试种取得“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