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交流合作>>交流互访>>正文

数字赋能茶产业 智绘云茶新蓝图

——中国茶叶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茶叶数字化研究学术沙龙在学校召开

来源: 茶学院    时间:2025年11月17日    浏览量:

本站消息 11月14日,由中国茶叶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办、云南农业大学承办的“中国茶叶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茶叶数字化研究学术沙龙”在学校隆重召开。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政协副主席、云南省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中国茶叶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新超,校长李永和、副校长张慧、原副校长李彤,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云南省茶业协会等协会代表及茶学院师生参会。

本次沙龙以“茶叶数字化”为核心主题,特邀数字化领域权威专家作专题报告,围绕茶树栽培、育种、加工等全链条数字化研究进展及未来方向展开深入交流。来自浙江、广西、福建、湖北等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单位,200余名从事茶叶数字化及相关领域研究与应用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探数字技术与茶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开幕式由张慧主持,为整场活动拉开序幕。李永和教授致欢迎辞,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学校茶学院深耕茶学领域50余年,在茶叶数字化科研、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方面持续发力,此次沙龙为行业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将有力推动云茶产业数字化转型。

王新超研究员介绍了会议背景,强调茶叶数字化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打通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壁垒。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研究员作《数字技术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特邀报告,结合多地智慧农业实践案例,从茶叶数字化监测、智能化采收、安全溯源技术及数字茶业平台建设等五大维度,系统阐述数字技术对提升茶产业生产效率、保障产品品质的积极作用,并就智慧茶产业工程、数字富民工程的推进路径提出前瞻性思考。

在专题报告环节,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史良胜教授、山东省智慧农业研究院、青岛农业大学丁兆堂教授分别作《农业水肥管理人工智能系统研究与应用》和《一片树叶的数字化洞见——表型组学、AI与大模型驱动的茶产业未来》的特邀报告,该环节由王新超研究员主持。

学校茶学院院长王白娟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倪康副研究员分别作题为《数智赋能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茶树养分光谱诊断技术研究》的特邀报告,报告及后续交流讨论环节均由李彤教授主持。

交流讨论环节中,参会专家学者结合各专题报告内容,围绕茶树数字化技术落地难点、跨区域产业协同、科研与产业融合痛点等问题研讨交流,就无人机高光谱技术在不同茶区的适配性、普洱茶智能发酵参数优化、大模型在茶产业的应用场景拓展等具体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下午的实地考察环节,参会代表们参观了学校的茶园、茶苑等数字化应用场景,现场观摩茶树表型参数无人机高光谱采集分析技术演示,近距离了解普洱茶智能发酵生产线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及智慧茶仓的环境调控与溯源系统,直观感受数字技术为传统茶产业带来的变革。

此次沙龙的举办,既是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紧扣茶产业发展需求的具体举措,也充分彰显了学校在茶叶数字化领域的学术引领与产业服务能力。未来,随着学校持续推进数字化技术与茶学传统学科的深度融合,将为破解茶产业转型难题、推动全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

作者:刘晓慧

图片:

编辑:朱伯钧


下一条:全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观摩会在学校举行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