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传真>>报纸>>正文

光明日报客户端:旱地稻花香,山村米仓丰,云南水稻旱作获丰收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3年11月10日    浏览量:

蒿枝坝村旱地里,稻谷生长旺盛,穗大粒密,茎秆粗壮;穗上,挂着饱满而颗颗分明的金黄稻谷。稻香阵阵、稻浪滚滚,金秋时节,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旱地水稻科技示范区再次喜获丰收。

近日,中国农学会邀请有关专家组成测产组,对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实施的滇型杂交粳稻“滇禾优615”旱地水稻技术示范进行实收测产。

测产结果表明:“滇禾优615”在去年的405亩示范区内的平均亩产641.3公斤,2023年蒿枝坝村示范面积593亩,缓坡地亩产570.1公斤,山坡地亩产463.5公斤,整体平均591.5公斤!

“大部分村民一开始都不相信旱地里能种出这么高产的水稻来,朱院士带着我们种,大家亲眼看到了通过科技,旱地种植水稻也能获得高产。”澜沧县竹塘乡战马村村民李福笑着说,“今年收获的稻谷家里根本吃不完,还能向外卖一部分。周围的村民都报名参加明年的旱地水稻种植,也希望自己有口粮吃的同时也能卖一部分提高收入,大家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在云南,各地的旱地水稻科技示范区已陆续完成测产工作——千亩示范的怒江州泸水市上江镇蛮英村测产点平均亩产596.2公斤;百亩示范的红河州个旧市卡房镇苟街村测产点平均亩产595.4公斤;楚雄州元谋县元马镇金龙村平均亩产578公斤……

“旱地水稻的核心技术就是品种创新和技术创新。研究团队利用杂交优势选育了一系列新品种,解决了水稻旱地种植的分蘖难题,使水稻在旱地条件下与在水田一样分蘖旺盛。”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协主席、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对记者说,“研究团队还根据旱地杂草生长发育规律,摸索出了旱地草害防控技术措施,团队通过对两个难点的攻克,保障了旱地水稻的产量。通过种植旱地水稻,农民吃上了自己种植的大米,不再需要购买口粮,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保障了粮食安全。”

“‘滇禾优615’旱地种植表现出耐旱性强,有效穗多、结实率高和充实度好等高产特性,创建了‘雨水巧用、时控除草、综控病虫、轻简种植’等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前来参加测产的华南、西南水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徐汉虹教授说,“旱地水稻在全国类似环境的区域也有推广种植的价值,特别像在石灰岩地质这种不能保水,但又有水稻种植需求的区域。同时,旱地水稻也能够克服富水地区在偶发缺水时的不利种植条件,保证水稻的产量。特别是旱地水稻采用直接播种的方式来种植,这代表了农业轻简化的一个方向,能使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新闻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0ec6d5dfab8a4a768ce153349e393886

图片

作者:张勇 徐鑫雨

图片:

编辑:潘伟荣

上一条:春城晚报-开屏新闻:最高可获1万元奖励!云南农业大学启动第二届创新创业实战大赛
下一条:昆明日报:云南省2024届农业类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招聘会举行 300余家用人单位计划招聘上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