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传真>>网络>>正文

开屏新闻:滇味博物馆 |鸡文化博物馆:如何吃鸡?云南人早就知道了!

来源: 开屏新闻    时间:2024年05月17日    浏览量: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多元的博物馆不断解锁着我们的新体验。

在我们身边,有三座独具“滇味”的博物馆——福德小学的野生菌科普艺术博物馆,以生动的展览呈现了云南作为真菌王国的自然奥秘;云南农业大学的鸡文化博物馆,展现了鸡与云南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瓦猫博物馆,以其异彩纷呈的瓦猫展品,述说着云南古老的习俗和文化。

这三座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云南的自然之美,更深刻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鸡文化博物馆

鸡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家畜之一。在昆明,有一个鸡文化博物馆,它位于云南农业大学,是我国南方首座鸡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主要涵盖科普和文化两大板块,介绍了家鸡的起源与进化、世界家鸡遗传资源分布、中国家鸡遗传资源分布、鸡的价值、鸡的生物学、鸡的文化与习俗、千姿多彩的鸡、少数民族鸡的饮食与文化八个部分。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教师王坤介绍说:“云南是世界家鸡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从这一点来说,云南人是世界上最早品尝到鸡肉的人群之一,所以云南人特别有福。”

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祥瑞之物。所谓“鸡者,吉也;雄鸡,乃大吉也!”鸡因“吉”而谐音,由音而成名。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家禽,与人类朝夕相处、相亲相伴,进而被赋予了诸多情感与文化色彩,其吉祥寓意也贯穿于古往今来各种神话传说和民俗信仰之中。

走进博物馆,市民可以看到18个地方鸡品种的100多个标本,还有很多有关鸡的图片和艺术品。云南拥有丰富的家鸡资源,列入省志的有21个品种,位列全国第一,知名的有西双版纳茶花鸡、武定鸡、盐津乌骨鸡、镇沅瓢鸡、无量山乌骨鸡、大围山微型鸡等。世界上家鸡的大多数表型都可以在云南找到相应的品种。从羽毛上来看,有白羽、黄羽、黑羽、丝羽等;从尾巴上来分,有尾的、无尾的;从体型上来分,有身材魁梧的,也有微型的。

王坤表示,博物馆成立之初第一个鸡的标本,就是镇沅瓢鸡。它先天没有尾椎骨,是国内唯一没有尾巴的鸡,是科研人员用于研究人类尾巴退化之谜的重要材料之一。

青花鸡,是大理剑川的一个品种,它的羽毛由白羽、黑羽组成,看着像青花瓷。大围山微型鸡的体重不足800克,但却可以飞行20多米,脾气暴躁爱战斗。

此外,博物馆里还介绍了鸡的各种吃法,如黄焖鸡、酸笋鸡、鬼鸡、胡萝卜炖鸡、漆油鸡等。

逛了这个博物馆,你今后吃鸡就吃得更有内涵了。


原文链接:https://cmsapi.kpinfo.cn/news/8/202405/20240516201458ODLVZP.html


图片

作者:

图片:

编辑:朱伯钧

上一条:七彩云端:《农业生物多样性》(Agrobiodiversity)英文期刊创刊
下一条:云南网:420名高中生走进云南农业大学探秘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