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下午,为期3天的第三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在云南昆明落下帷幕。大会发布《2025昆明宣言:农业生物多样性助力更有效的全球食品系统》,绘就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蓝图。
本届大会以“农业生物多样性繁荣人类和地球”为主题,来自60多个国家的800余名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科研机构专家及企业代表齐聚春城。与会者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危机,如何发挥农业生物多样性在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关键作用等方面,共同商讨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战略与行动方案。
会议期间,58位权威专家带来40余场学术报告,70多份学术海报、18项创新案例展览,展现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突破,各国在种质资源保护、生态农业模式、传统农耕智慧转化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大会特别设置的传统农耕智慧展区备受关注,哈尼梯田、侗乡稻作等生态农业实践,与基因编辑、大数据监测等现代技术形成创新对话,彰显了科技赋能传统智慧的新路径。
通过深入的交流探讨,与会专家、代表在政策支持、行动计划、社区参与、技术创新等关键议题上达成广泛共识,明确了行动方向与重点任务。经参会代表举手表决通过,大会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卡洛·法达先生代表大会,正式发布《2025昆明宣言:农业生物多样性助力更有效的全球食品系统》。其阐明农业生物多样性如何成为应对全球性互联挑战的跨领域解决方案,指出金融与经济增长、营养、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性别与平等、保护与管理是农业生物多样性惠及人类和地球的六大关键领域,提出了行动路径和计划,明确农业生物多样性在应对粮食危机与气候变化中的战略地位。
原文链接:http://yn.people.com.cn/n2/2025/0523/c372450-4123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