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联合承办的“澜湄流域玉米重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在云南昆明举办。来自老挝、缅甸、越南等澜湄国家农业、植保管理部门及科研机构的20余位管理和技术人员齐聚春城,共同参与了这场聚焦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交流活动。
本次培训汇聚了来自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云南农大、云南省农科院环资所及行业领先企业的11位权威专家。课程内容系统覆盖了澜湄流域重要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精准识别与诊断技术、监测预警体系,以及以生物防治和微生物农药应用为核心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体系。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除室内授课外,特别安排了田间防控技术观摩示范。专家现场展示了天敌昆虫释放、Bt G033A颗粒剂施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及无人机飞防等前沿绿色防控技术,学员们积极互动,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培训期间,学员们还参观了云南农大和云南省农科院相关平台,实地感受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果。
3国的学员也高度赞誉此次培训的成效。老挝农林部种植业司学员代表衷心感谢中方的精心组织,表示从理论体系到实用技术均收获丰硕,期待持续深化与中国在农业植保领域的合作。缅甸农牧与灌溉部农业司学员代表强调病虫害防控无国界,中国专家的无私分享与后续支持将极大提升其国内防控能力。越南农科院植保所学员代表感谢中方专家的倾囊相授,希望以此培训为起点,进一步拓展与中国在植物保护科技领域的合作交流。为提供精准长效支持,主办方同步开展了澜湄流域病虫害为害现状与技术产品和人才培养等未来合作需求问卷调查,旨在依据各国实情,提供定制化跟踪指导,携手构建更完善的跨境重大病虫害区域联防联控网络。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扎实推进亚合资金项目的具体行动。活动有力深化了中国与澜湄流域国家的农业科技协作,显著提升了区域各国应对玉米重大病虫害的能力,对促进区域农业高产高效、保障粮食安全与生物安全具有深远意义,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农业科技合作树立了典范。
原文链接:https://cmsapi.kpinfo.cn/news/8/202507/20250708105846W7QBU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