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7日,作为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举行。今年大赛正式开始以来,共有来自84家培养单位的370支队伍报名参赛,328支队伍成功提交作品。大赛组委会邀请21家单位的125位专家担任本届大赛初赛评委,经过网络初评,共有41家培养单位的94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经分赛道现场答辩、专家评审、专委会会议,并报大赛组委会表决通过,...
12月5日至7日,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举行,94支入围队伍展开激烈角逐。最终,经大赛组委会综合评定,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生态致富先锋队”的作品《碧波翠影——引领“一年三熟”生态种植模式的增产先锋》获得总决赛季军,来自浙江农林大学“荒野守护”的作品《乌岩岭保护区濒危鸟类栖息地及日节律活动分析》获得亚军,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酵启新程”的作品《...
2024年12月5日至7日,作为2024年度“腾冲科学家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李学林、云南省委副秘书长林文勋出席颁奖典礼,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省科协等单位,60余所大学、科研院所的领导和来宾以及云南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共700余人参加会议。经分赛道现场答辩、专家评审、专委会会议,...
2024年12月5日-7日,作为2024年度“腾冲科学家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举行,7日上午举行颁奖典礼及闭幕式后,大赛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赛事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云南农业大学作为组委会秘书处,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专委会秘书处,云南农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今年7月召开的新时代云南省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省委书记王宁指出,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让思政教育走“新”又走“心”,真正通达灵魂、入脑入心,我们还有哪些路要走?近日,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对话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省内大中小学校相关教育从业者和专家。...
近日,来自云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260名学员聚集一堂,在专业技能课教学期间,参加由云南农业大学举办的“头雁”项目学员优质农产品展销会。楚雄双柏的人参果和大姚的核桃、昭通彝良的天麻、德宏滇嫂的火烧辣椒酱、文山的油橄榄、红河的旱稻米、大理宾川的滇橄榄、丽江的螺旋藻产品、玫瑰花产品、茶叶、咖啡、中药材、坚果、水果……展会上来自云南省各地的优质农产品吸引了师生、居民前来参观、选购。展会现场,...
云南网讯(记者 王蕾)11月30日,由云南科技出版社主办、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的云南省委宣传部滇版精品出版工程、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资助项目《云南科学技术发展史》首发式在云南农业大学举办。该书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共设绪论和11个篇章,分别为远古石器时代、青铜器至铁器产生时代、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代、清代前期、清代后期(1840年以后)、中华民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云南网讯(记者 王蕾)11月30日,由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云南省第十二届科技哲学与科技史研究生论坛”在云南农业大学举办。本次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为主题,来自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医科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大学等高校的百余名师生参加。山西大学高策教授以“当代量子论与新科学哲学的兴起”为题作分享交流,从牛顿经典物理学到相对论、...
为全面推动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云南农业大学于近日在众创空间举办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2025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同期活动。活动吸引了各学院分管领导、就业创业工作联系人、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以及众多2025届毕业生踊跃到场参与。本次招聘会汇聚了来自省内外的8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包括安徽省铜陵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河口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日前,盘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云南农业大学举行云南农业大学退役军人服务站揭牌仪式暨2024年秋季退役士兵返乡欢迎活动。云南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农业大学退役军人服务站将着力健全服务机构、建强服务队伍、拓展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更好地为退役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高校服务站+校地合作+退役军人自我管理”的工作模式,搭建退役复学大学生沟通交流平台,积极落实优抚优待政策,解决退役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