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在云南的群山里,草木皆有灵。三七、石斛、天麻、核桃……这些伴随民族医药传统的珍贵资源,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智慧。但在现代产业化进程中,它们常常面临“价值被低估”的困境:有的被粗放利用,有的附属产品甚至被弃之不用。如何让“绿色财富”真正焕发价值?答案,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

药食兼用资源产业是云南重点培育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因子发掘与制造是其核心环节。然而长期存在功能因子精准发掘难、量效构效关系不清晰、高效保护性制造技术不足、高值化健康产品有限等瓶颈问题,制约产业发展。
学校田洋教授带领团队历经10余年潜心攻关,聚焦石斛、核桃、三七、天麻等重要资源,突破功能因子发掘与制造关键技术瓶颈,建立功能因子定向发掘及精准结构表征技术,揭示量效构效关系和分子机制;突破复杂基质中功能因子高效生物转化富集技术,构建定向调控的生物增效制备体系;创立多维功能因子活性保持及稳态化递送技术,开发高值化健康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应用。首创以功能因子为核心的“精准识别—定向调控—靶向递送—智能制造”四位一体的精准制造技术体系,系统贯通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路径,开发出石斛小分子多糖精萃液、核桃活性肽益生菌发酵乳、三七皂苷转化增效活力饮等系列大健康产品,成功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基于精准营养的药食兼用资源制造技术发展前沿,为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从实验室到田间,从科研突破到产业升级,田洋团队让云南药食兼用资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颗颗核桃、一片片三七叶,不再只是农作物,而成为健康、产业与民生价值的载体。

8月22日,202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召开。由学校田洋教授带领的团队完成的“重要药食兼用资源精准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田洋教授作为全省获奖者中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是云南在药食兼用资源研究上的重大技术突破,也是以科技赋能把好资源转化为好产品的典型,更让科技成果真正化作百姓看得见、吃得上的健康福祉。

近年来,学校科技工作紧密围绕全省“3815”战略,聚焦“1+10+3”重点产业,深化有组织科研模式,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全力攻坚高原特色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下一步,学校将持续优化科技人才培育与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攻关水平,为云南农业强省建设、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科技支撑,助力区域农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