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传真>>报纸>>正文

《云南日报》:朱有勇:成果写在广袤大地上

来源: 云南日报网    时间:2006年07月05日    浏览量: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多年来风雨无阻地奔波在田间和实验室里,云南农业大学校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朱有勇并不觉得累,他说:“我最好过的日子就是在实验室或在田间干活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是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写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
    2000年6月初,他把自己的论文《遗传多样性与稻瘟病的控制》,投向世界顶级的学术刊物英国《自然》杂志。对于一个研究人员而言,如果能在这一刊物上摘要发表论文,就意味着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世界级水平。
    仅过了一天,朱家的电话就响了,是《自然》杂志的编辑打来的,对于熟练掌握英语的朱有勇来讲,自然对答如流。编辑说:“你的论文将尽快全文发表,要提醒的是,在此之前,不准把论文再投向别处,或再跟别人提到这一成果。”
    果然,8月17日,《自然》杂志作为热点论文全文发表,并作为封面标题作突出处理。《自然》杂志还配发专题评论认为:“朱有勇及其同事经过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即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基本控制了最重要的水稻病害——稻瘟病的流行,突破了单一品种化的弊端,为简便和持续地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佐证。”
    这“一石”在继续“激浪”:另一世界顶级的学术刊物美国《科学》杂志也配发专题评论。世界最著名报纸之一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了这一研究成果。《纽约时报》的专题评论认为,该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在于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国外的这一系列报道标志着朱有勇及他的团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跨入世界领先行列。
    一位外国专家告诉朱有勇,在他们国家,有了这样一项成果,靠出售专利就可以让自己过上天堂般的生活。
    但朱有勇最终的选择是:将所有专利技术都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
    数年来,朱有勇和同事潜心研究,初步解决了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应用技术中的基本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在国际上建立了水稻品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理论体系,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朱有勇率领他的团队不断进取,系统研究了作物物种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基本原理,先后发明了玉米与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玉米大、小斑病的方法、魔芋与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魔芋软腐病的方法等8项专利技术并应用于实践。近5年来,8项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被国家和省部列为农业重大成果推广项目,在云南、四川、江西、菲律宾、印尼等累计应用面积近亿亩,促进农民增收50余亿元,减少农药60%,大面积恢复使用传统品种500余个。
     “记得读大学时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追溯世界农业发展历史,依赖农药种田不足100年,之前人们靠什么来防治病虫害?”朱有勇说,当时我答不上来,于是20多年前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在田间考察中,朱有勇等人发现:不同品种的作物种在一起,病害发生就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从此,朱有勇和他的研究团队开始了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相克相生的艰苦探索。首先成功地利用水稻品种资源,实施品种多样性种植,达到对稻瘟病控制的目的。
    当鲜花和掌声接踵而来时,朱有勇平静而从容。在他心目中,一切荣誉带给他的喜悦,都无法与田野上沉甸甸的稻穗给予他的欢乐和震撼相比。他说:“看到满山遍野的农田都是我们的科研成果,农民因此而获得丰收,心里会觉得特别踏实。”
    朱有勇先后完成了10余项国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目前,他担任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又开始了新的冲刺。他还说,“我从一种谷种中,又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你们等着听好消息吧!
图片

作者:王廷尧 陈云芬

图片:

编辑:

上一条:《云南日报》:为兴滇人才喝彩
下一条:《云南日报》:省委省政府关于授予朱有勇等10名同志首届“兴滇人才奖”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