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传真>>报纸>>正文

将学校定位在“农”字上

来源: 不详    时间:2007年01月06日    浏览量:

    本报讯 (记者 杨云慧)在云南寻甸县乡村的田间地头,当地人会指着长势良好的庄稼说,“这是农大建的科技扶贫示范基地”,“那是农大推广的农业科技新项目”。红土高原上,到处都能看见农大师生为云南广大农村服务的身影。
    近年来,云南农大将学校定位在“农”字上,做到“了解‘三农’问题进课堂,体会‘三农’问题出课堂,解决‘三农’问题下基层”。长期坚持请对“三农”问题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到校为全校师生举办专题讲座。利用寒暑假以社会实践、课题调研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走出课堂,深入到农村进行调研,使师生真正了解不同地区的“三农”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课题。
 2000年始,学校在3500余万亩稻田推广“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研究成果,增产稻谷17.5亿公斤,农民增收节支30余亿元,减少农药使用量约60%。同时大力推动生物资源性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广“利用水稻遗传多样性的品种布局原位保存云南地方优异种质资源”的理论与技术,在云南、四川应用面积已达2300余万亩,保护了水稻品种,累计恢复、使用和保存传统地方品种283个。还利用有效生物资源,研制8个新的微生物防病制剂,4个产品已在500万亩土地上使用,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使农民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云南农大还在乡村建立3个大规模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无公害生产基地,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配方和施肥,还帮助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提供果蔬农药残留量检查等,确保基地农产品符合国家“绿色”产品证书要求,仅此一项,创造经济效益6亿多元。
图片

作者:杨云慧

图片:

编辑:

上一条:《云南日报》:构建平台夯实基础: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记事
下一条:《云南日报》:杜玉银 干一行爱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