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实习,我在思政课与‘三农’工作融合中,不仅把毕业论文写在乡村田间,还能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边实践边写论文。”7月25日,云南农业大学研二学生杨兴姚在祥云县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建设座谈会上,分享了他的驻站收获。
2023年7月16日,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云南农业大学联合组建的祥云县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挂牌成立。服务站立足祥云实际,聚焦“红色传承、绿色发展”主题,通过科技服务与科学素质提升,将创新与科普的“论文”写在祥云大地上。
经过一年多努力,服务站成为调研点、实践站、宣讲团、讲习所,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还获评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耕读教育暨劳动教育基地”。
服务站深挖祥云红色资源,打造“大思政课”基地。建站以来,已组织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硕博学生11批次、300余人次,赴当地农业企业、王家庄、云南驿等地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以王复生、王德三革命烈士事迹为主题,筹备拍摄5集思政微视频《先驱忠魂铸丰碑》。此外,服务站还组织祥云科技教师参加“昆虫生物多样性”科普培训,并开展乡村振兴、干部及党员专题培训,筑牢思想根基。
在产业服务中,服务站精准对接需求,邀请专家多次深入企业,指导生产工艺与配方优化;开展种植、养殖、交易等培训2000余人次,提升农户技能;组织动物医学院学生调研全县基层兽医服务现状,为养殖产业献策;支持王东坡村乡村美化,助力张泗营村转型,种植30亩百香果并建示范基地;与姚安站合作,将祥云红梨新品种引入姚安石河村、长寿村、朝阳村,拓宽产业路径。
科技项目是服务站赋能振兴的核心抓手。2024年,针对乡镇产业发展瓶颈,服务站将烟后豌豆茎基腐病防治列为首个课题,获州级项目支持,并在沐滂村实施“烟后豌豆育苗移栽关键技术示范及应用”项目,成功破解种植难题。2025年,服务站申请的大理州老协“特种蔬菜种植技术”项目获批10万元资金;同时争取到200万元研发经费,用于设施叶菜绿色栽培、采后保鲜、大麦和秋豌豆新品种示范及东山百合无病种苗快繁等试验。此外,驻站专家杨正安团队与企业合作,获批省科技厅“云南瓜类等四种主要蔬菜新品种选育”项目;尹革芬团队与当地牧业公司合作,获得“云南省牛羊主要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项目,为产业升级注入科技动力。
服务站既是实践的场所,也是研究的源头。以祥云为样本开展的“边疆・民族・三农”研究,已培养7名硕士研究生,其中3名聚焦“人力资本”“20—50亩种植户”“党员先锋模范带头”等本土课题。
据悉,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建设于2022年7月启动,由云南省科协和云南农大整合资源共建,发挥科协组织与高校智库优势,探索地方发展新路径。目前全省已建成50个服务站,覆盖16个州(市)49个县(市、区),含10个国家、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涉及水稻、玉米、茶叶、畜禽等多产业。500余名教师、1270余名学生、340余名当地科技人员驻站,有效提升了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云科轩)
原文链接:科技赋能 产学研结合促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