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习近平总书记自中共十九大以来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加强研究思考,寻找对策答案,做到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现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两个专题,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改革开放是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体现。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力亲为,亲自开篇破题,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把关掌舵,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六部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就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守初心、担使命,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取得新的突破,当前的改革要集中于重点难点,改革重点要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要勇于创新。中央推出的1600多项改革举措,得到全面落实。这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纲领和行动的统一,也是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
二、准确把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八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进行了深刻阐述。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人类发展未来,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理念,明确指出“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此倡议,契合了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开启了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征程。
(一)走深走实合作共赢。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近7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累计超过7.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1100亿美元。中国同138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开展2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20的新冠肺炎疫情是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大流行病之一,全球经济遭遇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此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我们相信共建“一带一路”的走深走实,将在后疫情时代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并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
(二)走深走实创新合作。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并从加强党的领导、项目建设、开拓市场、金融保障、民心相通、合法经营、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要求,尤其指出,“要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交流蓬勃开展”。
三、深入贯彻落实两个专题精神,实现云南高等教育改革开放新突破
2020年中国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人才培养提质新时代。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普及化,中国仅用了18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美国用了30多年才完成的历程。而中国要从高等教育大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仍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我国中西部共有24个省市区,中西部高校占全国高校的2/3,在校生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2/3。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认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弱点里的弱点,短板中的短板,而中西部高等教育是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相当程度影响着中国中西部全面振兴大局。教育部即将出台《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国高等教育正经历从优先做强东部转到整体做强的阶段性转变。要进一步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做强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云南高校务必把握好一轮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战略的发展机遇,补齐短板,赶超东部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2018年起,云南在全省高校开始深化学分制改革进行教育综合改革、在全省本科院校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全面考量云南高等教育质量,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专业。云南高等教育要实现新突破,建议从以下方面发力:第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相互联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要扎实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切实把这一思想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各环节、全过程,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第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融合、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同步成长、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文字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人文情怀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人才培养新内涵、新理念与新目标,以契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要求。第四,实施学科和专业一体化建设,明确与专业对应的支撑学科,专业成为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制度设计、组织保障、队伍建设、任务考核等方面,建立学科与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五,创新学科交叉和融合机制,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开放合作。第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教师的准入、考核评价和退出制度。第七,构建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引导不同性质和类型的高校科学定位,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第八,高水平地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一)引入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一流学科资源,积极申报成立云南与国外一流大学联合办学的中外合作办学独立法人机构。(二)推动南亚、东南亚高校与云南省高校合作办学,支持云南省高校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单独或联合兴建分校。(三)建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发展智库网络,服务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四)加强跨国(境)全面合作,完善学分互认互换系统、学位相互认证制度和学位证书认证平台的建设,利用第三代互联网技术组建“南亚东南亚国家学分交换系统”和“学分银行”。
新闻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689405497016060480&item_id=1668940549701606048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ref_read_id=abd766a8-5585-497e-b233-cf4b6bbfb0bb&pid=491789151055317&ptype=100&reco_id=4656080995674999138_1597466424&study_comment_disable=1&study_video_continue=undefined&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