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名提升2位;高新技术企业有望净增520家以上,增长25%以上;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94户,增长52%;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00亿元……2022年,我省科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全省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消除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壁垒,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百姓问
“近年来,云南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对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云鲸科技联合创始人薛建果说。
“作为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年来我们在技术创新、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与产业相互融合、提升产业链创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薛建果表示,目前他最关注的是如何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更好地实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赋能产业发展的目标。
代表议
省人大代表、云南红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舒群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布局实施一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产学研协同答题、市场阅卷的项目形成和评价机制。舒群认为,农业应用型科研的生命力来自田间地头,来自产业和市场中,只有在生产中找答案,才能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和乡村振兴服务。
如何更好地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舒群建议,在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选用产业和市场需要的好品种,研究与新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以实用易用为主,让农民一看就会、一学就懂。要加强对机械化农业设备的筛选和应用,强化对植保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委员议
“创新链是产业链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增值的基础,产业链带动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和落地应用,是创新链落地生根的载体。消除两者之间的壁垒和盲区,对加快两者的深度融合意义重大。”在省政协委员、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向诚看来,科技创新是产业链强链补链的关键。
向诚认为,科技工作者要围绕坚持“四个面向”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深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寻找问题,把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作为科研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紧紧围绕云南产业发展需求展开攻关。他介绍,近年来,昆明理工大学在冶金、生物医学、中药材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产生了很多优秀科技成果,有力支持了产业发展。
“企业处在市场一线,最了解市场需求。”向诚建议,要加速需求和供给的精准对接,实现企业科研课题和高校智力资源快速匹配,找准科学问题进行联合攻关。此外,要积极营造利于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环境,打造技术交易的一个“中间市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有效的技术转化服务,面对‘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需要加快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培育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实行技术经纪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让技术经纪人成为推动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专家谈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需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和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我们可以从3个方面来寻求突破:
第一,我们需要在增强发展后劲上下功夫。满足人民群众对个性化、多元化美好生活的需求,云南特色农业的发展大有可为。云南的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都需要不断发掘云南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而打造国际领先的产业优势,以坚实基础和前沿探索推动特色产业实现新的跃升。
第二,我们需要在强人才、强支撑上下功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汇聚高水平创新人才。省委、省政府在人才方面的举措十分有力,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和吸引力度前所未有,其效果正在显现。今后还需要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兴滇”战略,进一步加大培养、引进人才的力度,包括汇聚大批乡土人才,为云南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三,我们需要在强合作上下功夫。加强包括国际合作、国内合作、产学研结合的紧密合作。科技事业需要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只有增强国际国内的合作、增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才能提高科技的竞争力,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提升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 李成云
新闻链接:http://ynrb-h5.yndaily.com/#/detail/normal/510930637183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