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传真>>网络>>正文

云南网:云南新“稻”路 石头缝里种出优质大米

来源: 云南网    时间:2024年09月06日    浏览量:

风吹稻浪,穗子摇曳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卡房镇

喀斯特地貌、山坡山地之上

4000余亩旱地优质稻

稻穗饱满,稻株低垂

创造了

“石头缝里也能种出优质大米的奇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云南以耕地保护为立足点

以科技进步为着力点

全面探索实践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助力国家保障粮食安全

全面推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9月5日

全省“旱地优质稻助力乡村振兴”

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个旧市召开

当天上午,在旱地优质稻种植示范区

进入灌浆期的稻米粒粒饱满、由绿变黄

卡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洪武回忆:

“这里以前都是山坡地和旱地,

平时主要种植包谷、洋芋,

还有花椒、烤烟。

种植面积最多的是收入偏低的包谷,

平均年收入650元左右,

没有种稻的地方,

村民的口粮大米主要依赖对外购买,

如今不但吃上了自己种的优质大米,

还实现了增收。”

高海拔山地

种粮广种薄收的难题,如何攻克?

卡房镇

是个旧市传统工矿乡镇

也是重要农产品生产区

因地属石漠化集中连片地区

80%的耕地分布在水资源匮乏

土壤贫瘠的山坡上

当地群众长期来

只能种植玉米、土豆和黄姜等农作物

近年来

卡房镇先行先试

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

主动加强与朱有勇院士

及云南农大专家团队合作

着力打造

石漠化山区旱地优质稻种植示范区

攻克了高海拔山地种粮广种薄收难题

探索出了一条石头缝里

种出优质大米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结合石漠化山区

海拔、降雨、土壤结构等要素

最终,卡房镇选择了新型杂交粳稻

“滇禾优615”品种

配套旱地优质稻新技术

把水稻种进了高海拔的山地里

实现了从百亩示范点

到千亩示范区的突破

2024年

卡房镇旱地优质稻种植面积

从2023年的350亩增加到4000余亩


种植之初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朱有勇带领专家团队回到自己的家乡

深入田间地头

向农户们开展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技能培训

站在稻田边,张洪武说到:

“感谢我们院士团队

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依托朱有勇院士专家团队、

科技特派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优势,

建立起三级服务网格,

通过集中培训、田间示范等方式,

把镇、村、组三级党员干部培养成为

旱地优质稻种植的技术员、管理员,

并一对一指导农户进行种植管理,

带动农户从‘在种粮’转变为‘会种粮’。”

在喀斯特地貌地区

种植旱地优质稻,意义非凡

“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大米饭,

从小就有这样的梦想,

盼望着在石头山上的旱地里种出水稻,

就能天天过年。”

朱有勇院士表示

现代农业科技进步

让旱地水稻梦想成真

如今种植的旱地优质稻

具有几个鲜明的特征

种子萌发顶土能力强、出苗率高

旱地种植与水田一样分蘖旺盛

根系发达,抗旱抗逆能力强

同时,现代化学工业的进步研发出了各种短期、长期的选择性除草剂为解决旱地优质稻除草提供了重要基础旱地优质稻研发历时十余年完成了品种创制、高产栽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以及生态评估等研究工作并通过多年多点不同海拔不同区域的小试、中试和放大试验进一步完善了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

近年来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

2022年在蒿枝坝示范405亩

2023年在全省示范2.5万亩

2024年示范了5万亩

2023年卡房镇种植旱地优质稻350亩

高产地块产量达到每亩640.4公斤

取得了可喜成绩

张洪武表示

按照实测中产地块产量以及市场收购价格计算

同地块种植旱地优质稻

比玉米每亩增加收益1100余元

种植户户均收入增加6389.7元

旱地优质稻“优”在哪?

旱地优质稻新质生产力

具有三个优势

让水稻从水田走向旱地,扩大了稻米生产的耕地范围,农田资源提升利用;

省工省时省力省水,不需要犁田耙田,不需要育秧栽秧,形成了轻简化生产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环境友好。旱地优质稻没有水淹厌氧环境,大幅度减少稻田甲烷排放。

“当然,

旱地优质稻成果也有局限性。”

朱有勇介绍

这个成果不是所有地区都能用

只有在温润适宜地区才能应用

不是所有的水稻品种都能种

只有适宜旱地的少数品种才能种

不是技术有多难

只因示范培训还不到位

旱地优质稻是一大批科技人员

苦心研究的重大创新成果

但是,去年遭受造假谣言的网暴

是农业农村部、省委省政府

各级部门的鼎力支持

和广大农民的厚爱

这个成果才能持续应用

“我们希望更多同志到田间地头去,

到农民群众中去,

眼见为实,坚持真理,

对创新成果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朱有勇表示

让我们共同努力拼搏

让一人学会旱地优质稻技术

就能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让千人万人学会

就能解决千家万户的吃饭问题

一粒米取得大成绩

事实上,不仅卡房村

旱地优质稻带着希望

在云岭大地上长势喜人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镇,一片片旱地优质稻随风摇曳,9月底将至的丰收期预计每亩产量可达450—500公斤。

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旱地优质稻在喀斯特地貌的山区中展现出勃勃生机,平均亩产达到369.2公斤,有效满足了当地30%以上的口粮供给,今年示范推广2.3万亩,预计能解决50%的农民口粮问题。

怒江大峡谷,2023年示范推广3000多亩旱地优质稻,傈僳族群众喜获丰收,第一次吃上了山坡上种出的大米。今年扩大种植到1万多亩,在群山环抱中显得格外壮观。

开远市,旱地优质稻与烟叶产业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独特的农业景观。金黄色的稻穗与绿色的烟叶相得益彰,展现了粮烟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在云南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像卡房镇这样的村庄数不胜数

山里的乡亲们用有限的土地

种出最优质、最高产的农作物

为端牢“饭碗”开辟了新路径

“我们希望农民学会这个技术,

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自己种的大米。”

这不仅是朱有勇院士专家团队的美好愿望

更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农业理念

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推动种业振兴

不仅收获了沉甸甸的稻谷

更结出了乡村振兴的硕果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mvqT65wSrk0O5WrtmwpBw

图片

作者:浦美玲 饶勇 黄翘楚

图片:

编辑:潘伟荣

上一条: 云南网:全省旱地优质稻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个旧市召开 石玉钢出席并讲话
下一条:新华网:高校“农林帮扶联盟”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