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为全面加快我校种业创新工作,增强多学科融合,致力提升我校种业创新核心竞争力,2022年10月10日,云南种业创新研究院举办第二届学术沙龙如期而至。本次学术沙龙由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李建宾教授主持,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杨子江博士做主旨报告,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种玉晴和园林园艺学院张芮豪博士分别做了子报告。
李建宾教授首先对参会的各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会人员表示了欢迎,强调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杨子江博士做题为“人参属植物基因组及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家族进化机制”的主旨报告,讲解采用二代、三代测序和Hi-C技术构建了三七、金平人参和屏边三七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基因组,通过比较基因组系统解析了人参属物种进化,阐明了参与合成三萜皂苷OSC基因家族起源及进化机制。为今后人参属物种进化研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多样化机制及人参属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青年教师种玉晴为大家做了“绵羊产羔数性状的遗传机理探索及Fec突变的起源进化”的子报告。通过讲解使大家了解到驯化动物是进行表型进化遗传研究的理想模型。蒙古系绵羊是分布于东亚的绵羊种群,位于25°N至50°N之间,各亚群分布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很大差别。在适应性进化过程中,不同蒙古绵羊亚群的生殖性状已发生显著的分化。其中产羔性状可以被用来探究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对适应性进化的影响。FecB突变作为蒙古系绵羊产羔性状的候选基因之一,可被用作纬度变化相关适应性进化的相关证据。
园林园艺学院张芮豪博士做题为“浅谈云南辣椒种业现状”的子报告,从对云南辣椒种质资源的分布、特征特性、研究利用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并对云南辣椒与国内、国际辣椒研究的差距作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学术交流阶段,三位汇报人分别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以自身实验经历给后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会议最后李建宾教授强调科研人员要立足我省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特点,充分发挥我校在农作物、园艺植物、畜禽领域的已有优势,全面加强种业科技的原始创新,开展特色农业种质创新与优质新品种选育,为全方位助推我省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