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5月4-5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积极组织全校研究生,以班级、党支部、团支部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精神,同时在我校研究生群体中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回信精神”主题征文系列活动,夯实学习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引发了学校广大师生的热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表示: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2020级博士研究生张帅:让大学生脚踏实地,走进乡村振兴大舞台,练就真正的本领。中国农业大学对新时代农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走在了时代的最前列。作为云南农业大学的一份子,应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及身边的朱有勇院士等人为榜样,不怕吃苦,苦中作乐,深入田间地头,密切联系群众,把自己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作为新时代的农业青年,我们应该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心系祖国,志存高远,为国家乡村战略的实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2021级博士研究生何涛:科技小院的学习经历让我深知,必须把课堂学习和实践躬行结合起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汗水流在田间地头。今后,我也会把总书记的话牢牢记在心上,怀着对“三农”事业的热忱之心,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交出青年实干的“好答卷”,用自身所学回报祖国和人民。
2022博士研究生李颖:科技小院让我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田间地头,在朱有勇院士的带领下,我们在石屏,蒿枝坝都建立了科技小院,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和农户面对面的交流,我收获了很多在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作为农业科研研究者,科技小院为我的研究增加了温度。
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聪:当看到总书记的对小院的回信,感觉很激动。作为云南农业大学在古生村科技小院驻扎的学生,我看到书记信中提到“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作为一个学农人,我们要想学到真本事,学以致用就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决心。我是去年六月底来到这里的,目前在小院的工作是两部分,分别是社会服务和课题,课题方向是种植鲜食玉米。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洱海保护、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作一份贡献。
2020级研究生张涛:作为一名驻扎在大理烟草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莘莘学子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全社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动员和引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定当胸怀家国情怀,身怀过硬本领,奋力拼搏,砥砺前行,以实干担当展现青春力量。
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鹏程: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为我们青年一代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让人倍受鼓舞,又感到重任在肩。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把课堂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立志扎根云岭大地,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2021级硕士研究生蔺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全国广大青年的关心。作为工科专业的硕士生,我一定不负青春年华,把所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把科研成果与社会所需相结合,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与时代同频共振,为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书写无悔青春!
学校是云南省唯一以农科为优势,农、工、经、管、理、文、法、教育等学科交叉融合、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3年增列为博士授权单位,自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投身服务社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已建成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16家。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学校抓好抓实爱农兴农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理念,学校将勇担“厚德博学 明理尚农”的时代重任,主动服务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等战略需求,大力推进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人才培养的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在农业科技核心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提升爱农兴农新型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适应度,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