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科学研究>>成果展示>>正文

我校两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来源: 供稿    时间:2016年04月30日    浏览量:

 

  本站消息  2016年4月26日,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并主持,邀请省内相关专家组成成果评审委员会,对云南农业大学郭华春教授等主持承担完成的由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科技厅和云南省农业厅等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形成 “滇紫甘薯系列品种选育及产品开发”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该成果创新紫甘薯育种方法,育成滇紫甘薯系列品种。利用云南复杂生态条件,采用多点评价等手段,研发“甘薯实生苗营养袋育苗”、“甘薯实生苗漂浮育苗”、“甘薯种苗雾培快繁方法”等专利技术,提高了紫甘薯育种效率。

  1.选育了‘滇紫甘薯1号’、‘滇紫甘薯24、54、66、88、92和112’七个紫甘薯品种并获省级登记。这些新品种在产量和花色苷含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品种,填补了云南紫甘薯品种选育的空白,满足了市场对紫甘薯多样化的需求。

  2.针对上述育成品种特征特性,深入研究了紫甘薯配套栽培技术及甘薯与玉米等作物间套作效应,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并对紫甘薯花色苷在块根中的分布和稳定性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紫甘薯的利用和产品深入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3.首次研究表明了紫甘薯比普通甘薯更耐紫外(UV-B)辐射,适当的紫外线照射(4 KJ m-2d-1)可以提高紫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为紫甘薯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4.获得“紫薯粉工业生产风冷降温设备”等8项专利,开发了“紫甘薯自发粉”、“紫甘薯冲调粉”、“紫薯面条”、“花青素精片”等紫薯系列产品。发表论文33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各1部;培养研究生5名。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经专家组鉴定认为:该成果创新性突出,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在紫甘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相结合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紫甘薯UV-B耐受性研究及紫甘薯雾培快繁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2016年4月26日,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并主持,对云南农业大学邹丰才教授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的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所形成的“云南省家养和野生动物弓形虫病流行病学及弓形虫基因型研究”进行成果鉴定。

  项目系统建立了ELISA、PCR、LAMP弓形虫感染定性检测技术,基因序列同源分析、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对兽医临床诊断弓形虫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表明,云南11种动物弓形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5-36%;对动物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风险因子进行了分析;在国内首次报道了云南藏猪、驴和昆明宠物犬、云南边境西双版纳州猪等动物弓形虫病感染状况;在全球首次报道孔雀和云南候鸟红嘴鸥弓形虫感染状况;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云南地区猪、猫和山羊等动物弓形虫基因型比较研究,发现云南猪、猫弓形虫优势基因型均为ToxoDB 9;率先揭示了猫源弓形虫基因型典型II型、山羊弓形虫基因型I型在中国的存在;山羊弓形虫ToxoDB 9型属世界首次报道。

  项目共发表论文13篇,包括SCI收录8篇(累计IF=21.069,其中IF>3有5篇),他引次数111次。

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历时8年,系统阐明了云南省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中弓形虫病流行特点及弓形虫基因型分布规律,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猫源和山羊源弓形虫基因型资源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图片

作者:柳青

图片:

编辑:

上一条:学校参加2016年云南省职业教育成果展
下一条:我校2016年度云南省引智项目获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