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围绕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立足云南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基于云南省岩土工程技术中心、云南省高校城乡水安全与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智慧设施农业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研究成果。
近十年承担科研项目104项,累计项目经费2508.4万元,其中纵向科研项目80项,累计项目经费1360.5万元,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7项,地厅级项目48项;横向科研项目24项,累计项目经费1147.9万元。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6篇,其中SCI收录8篇,累计影响因子30.607,EI收录12篇,其他收录6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获得授权专利51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外观专利3项。
典型事迹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融资模式创新成果
工程项目全过程创新管理团队围绕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基于系统集成的思想,创新性的将熵理论融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当中,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成果:一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项目管理研究,通过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流程、全时空的研究,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项目管理。二是建设项目综合集成管理研究,通过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材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实现建设项目综合集成管理;三是基于熵理论的PPP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研究,通过独立风险熵和耦合风险熵定量测度PPP项目风险,实现PPP项目的风险管控。为云南及昆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应用PPP模式进行建设提供了一定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有利于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云南及昆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农业联合专项、云南省社科规划专题重点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国统计科研项目、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项。撰写学术专著3部;发表论文45篇,EI、ISTP或核心期刊论文11篇,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31篇。团队负责人入选云南农业大学百名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计划,2018年入选“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19年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二、生态岩土关键技术和变形特性研究
生态岩土科研教学团队围绕高陡边坡生态修复、不同土体累积变形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地铁列车行驶振动荷载作用下饱和泥炭土细观结构演化及变形特性研究》、横向课题《高寒山区高陡边坡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级省级新工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省科技厅基金、横向课题等项目40余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6项;发表《Improving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ed Clay by Combining Biopolymers with Fibers》SCI、EI、CSCD等核心期刊20余篇;出版《隧洞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及线性工程管理、多年冻土区列车行驶路基动力响应及永久变形》等学术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一种抗冻胀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实用新型专利等40余项,主编、副主编各级规划教材10余部,参编云南省地方建设行业标准和教材8部,获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奖中国铁道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等奖项10余项。
三、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成果
近年来,团队完成多项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工作。先后完成了景洪千村规划(1500余个村庄规划)、会泽村庄规划近200余个、墨江金厂河流域村落整治规划、景迈古茶园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马龙山地牧业规划、马龙通泉中学设计、插店特色雪桃庄园建设规划、天丽斯香格里拉县玛卡有机庄园规划设计、姚安村庄规划、云南国惠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师宗县塔旗玫瑰薏仁庄园规划设计、昆明高新区生药医药和大健康规划、清华大学南涧县无量山高山茶产业创新中心及凤凰沱茶技改项目产业扶贫规划等多个实际生产项目。2017年完成了联合共建中国-斯里兰卡特色植物资源研发实验室设计,2017年与云南农投建设梁王山鲜花小镇与植物工厂,2020年完成的云南干热河谷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写进了云南十四五规划。2021年完成了楚雄稗子田村整改规划、未来农场规划设计等;2022年完成了大理永平安吉、普渡两村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为云南省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