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科学研究>>成果展示>>正文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这十年”之经济管理学院科技成果与典型人物

来源: 经济管理学院    时间:2022年07月27日    浏览量:

经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经济贸易学院,是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发展而来。自1984年7月组建农经系,到1995年1月改建经济贸易学院,后根据学科建设需要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学院以“厚德经邦、博学济世”为院训。30余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全面发展,服务云南省地方经济。

近十年,伴随着国家快速发展,学院在科研上迎来了飞跃期。加之学校和学院对科研研究的重视,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提高了,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获批数大幅度增加,逐步形成科研与教学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期间,获得国家级基金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59项目;其他地厅级(教育厅、农干院、农大校级课题等)50余项;横向课题近百项,科研经费每年保持在800万余元。

2013年针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学院设立了十余个云南特色农业产业组建团队,到全省开展实地调研。了解这些产业的发展情况、特色优点,连续3年开展持续跟踪,撰写了《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2013-2015年),调动全院超过三分之二的教师和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学院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有效将科研成果融入人才培养,产生了多篇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发挥了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献言献策的智库作用。

云南省自2009年开始设立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最初根据云南省占据基础地位的农业产业设立了八个体系,八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岗位专家有4位是经管学院的老师,八体系将“产学研”有机结合,每年对每个体系进行考核,产业经济研究室提供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和咨询报告,经济管理学院自2012年至2016年一直承办全省八体系考评会。2017年云南省将八体系扩大至二十体系,学院又有6位教师成为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在“十三五”脱贫攻坚阶段,学院组建团队,积极服务贫困县和贫困乡,发挥专业特长,根据各县乡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要,积极筹谋划策,撰写扶贫行动方案、产业发展规划。

2018年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应昆明市农业农村局邀请,科研团队迅速学习吃透相关政策,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完成了《昆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学习政策、实地调研、撰写规划、思考凝练,这些工作为教师出版专著、撰写咨询报告打下良好基础。近十年学院十多位教师的咨询报告获得省领导批示,多部专著公开出版。获得云南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4项。

随着科研、社会服务的开展,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提高,教师和研究生越来越重视CSSCI、SCI和北大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发表,从过去追求论文数量到现在追求论文质量,师生对学生论文的撰写更加专注和投入。

建立科研平台专注研究一个学科方向逐渐成为学院教师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引导和支持下,经济管理学院目前已经拥有5个科研平台,其中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国家级科研平台,云南农业发展智库为省部级科研平台,还有3个地厅级科研平台:云南农村发展智库、云南农业农村经济研究院、云南农业大学南亚东南亚农村发展研究院,建成云南省作物生产与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下一步,学院将积极调动各科研平台的力量,回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研工作,形成更多科研产出。

一、国家级项目(国社科和国自科)

1.边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模式研究--以云南省为个案

2.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农民养老保障机制改革研究

3.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4.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5.云南特殊回族族群与地方族际社会和谐关系研究

6.西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测算与分担机制研究

7.西部边境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村民公共文化需求与供给研究

8.全球价值链下少数民族地区林副产品贸易管理机制研究

9.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网络嵌入与组织创新研究

10.基于磷矿产量峰值预测的我国磷肥产能优化配置研究(自科)

11.基于生态安全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慢性贫困问题研究

12.西南民族地区“逆城镇化”移民动力及风险的社会学研究

13.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自科)

14.2020年整族脱贫后云南“直过民族”提升可行发展能力路径研究

15.易地扶贫搬迁城镇集中安置多民族互嵌社区社会治理难点及对策研究

16.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多维评价、测度及治理研究

二、省部级项目

1.“三江并流”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对贫困地区脱贫的影响研究

2.云南省农业产业化路径与模式研究

3.刺激消费政策对云南民族贫困地区民生改善影响研究

4.云南省农村金额创新发展研究

5.云南-老挝农业投资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6.云南少数民族农村村民文化需求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7.咖啡病虫害防治手册编制及培训

8.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9.云南省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规划(2011-2015)

10.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与替代生计问题研究

11.云南高原有机农业发展的产业选择与市场培育研究

12.新农村建设中云南农村资源与环境的会计核算研究

13.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问题研究

14.加快云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15.文化资本与不完全契约:农户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行为研究

16.滇西南少数民族山区能源消费生态补偿

17.生态文化视域下的洱海周边农村环境变迁及保护研究

18.云南省农村“三权”抵押融资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研究

19.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云南生态脆弱区反贫困研究

20.云南庄园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21.云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22.云南省抗旱经验总结项目

2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农民养老保障机制改革研究

24.云南农村金融实用知识读本

25.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劳动力福利增进问题研究

26.青壮年溢出效应下云南破解“老人农业”困境的对策研究

27.科技外交推动印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路径研究

27.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生态研究

28.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30.西部民族地区脱贫农户增强抗逆力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路径研究

31.空间异质性视角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

32.西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价值观的形成、代际差异与培育机制研究

33.云南省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困境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34.合约不完全条件下公司治理对企业流动性资产持有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

35.云南省绿色食品品牌建设研究。

36.云南山地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37.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路径研究

38.基于大数据的云南普洱茶市场预警机制建构与创新研究

39.农民工市民化成本问题研究

40.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收益均衡与分担机制-以西部地区为例

41.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研究

42.云南农业企业面向东南亚构建跨境农业产业链的路径研究

43.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视角下云南数字农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44.马铃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

45.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功能室

46.油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

47.生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

48.奶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

49.马铃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

50.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功能室

51.油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

52.生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

53.奶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

54.禽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

55.蔬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

56.咖啡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

57.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58.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59.水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经济管理学院牵头扶贫规划小组完成沙桥镇和前场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8年4月14日至18日,云南农业大学脱贫攻坚规划小组在一行12人由赵鸭桥院长在带领下前往楚雄进行实地调研。学校对挂钩扶贫点的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规划小组,组长由经济管理学院赵鸭桥院长担任,社会服务处主任沙本才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李宏书记担任副组长。结合挂钩扶贫点南华县沙桥镇和姚安县前场镇的农业产业,聚集了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农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院、园林园艺学院、烟草学院、食品学院以及产业研究院等多个学院的专家和教师。

14日中午小组到达南华县沙桥镇。按照计划,规划小组首先与沙桥镇相关负责人座谈,了解沙桥镇的额基本情况。15日分成三个小组,分头进行实地调研。第一小组去了沙桥镇鹅毛树片区,参观了力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和金叶公司的香葱种植,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公司发展情况和带动周边农户的具体方式;第二个小组到田心、索厂和山场,查看烤烟种植情况;第三小组走天申堂、石娇河、瓦黑井、三河底一线,查看本地有名的萝卜、洋芋种植,还有小古山、阿咪期苴、石星以及小河冲村委会的核桃种植。15日下午,三个小组汇合,认真听取沙桥镇领导的想法和意见。

16日到达前场镇,与镇里两位副镇长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了一个短会,了解前场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产业介绍,根据产业结合小组成员专业分成两组,两个小组对前场镇的种植、养殖、中药材种植以及酒厂和酒作坊进行了实地调研。第一小组去新华社区盐井玉华果园了解红梨种植情况,参观了三家养牛大户和生猪养殖大户;第二个小组到宝顶山石楼梯看了散布在山林间,利用林间荒地种植的百合、山药;在前场镇中药材种植大户徐绍荣的带领下参观了他们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了解近几年前场镇中药材的种植品种,销售情况以及对周边农户的带动效果。庄科丶石河两个村委会农户林果发展情况。最后两个小组在镇里汇合,一起参观了旧村新村安置点。17日下午,调研小组与前场镇领导座谈,了解各主要部门对前场镇产业发展的设想和意见。

经过实地调研,规划小组对南华县沙桥镇和姚安县前场镇有了全面的了解,和两个镇相关负责人的座谈和讨论,也了解到了他们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期望和设想。此后经过两个月的分析讨论,项目组圆满完成南华县沙桥镇和姚安县前场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李永前“三区人才”项目事迹

李永前老师于2017年获批云南省科技厅资助“三区人才”项目,服务时间为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根据《云南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协议,经过1年时间完成了协议相应要求,现总结如下:

服务内容及方式:建立电商销售平台,协助推广罗平县阿岗镇岗德丰华烤烟专业合作社农业产品,打造电商综合服务销售平台,巩固拓展阿岗镇岗德丰华烤烟专业合作社业务,提供营销服务咨询,培养地方电商人才。

预期目标:建成相应电商平台,受援单位能独立开展涉农电子商务活动,具备进行网络营销能力,显著提升所经营业务的经济效益,实现成功创业。

一年以来,根据协议要求,与服务单位罗平县阿岗镇岗德丰华烤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尹祥坤建立合作关系。前期到罗平县阿岗镇岗德丰华烤烟专业合作社实地进行调查,走访农民合作社成员,了解社员对合作社发展的愿意,根据烤烟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分析。阿岗镇岗德丰华烤烟专业合作社是由阿岗镇烟叶站牵头组建的农民合作,除烤烟育苗工作以外,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农产品,并通过服务站销售薄膜、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增加合作社收入。针对实际调查情况,开展了如下工作:

1.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电子商务平台

在此平台中,广大农民合作社成员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平台向专家进行咨询,以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平台,可以和同行进行沟通交流,互通有无,实现信息共享,提供各自的农产品信息。自2017年合作以来,合作社成员以初步学会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生产咨询,学习相关国家政策,开展农产品营销,建立微信公众号,开设合作社微信账号,实现微信支付,方便了阿岗镇岗德丰华烤烟专业合作社运营。并通过自媒体实时对农民合作社生产状况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

2.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普及培训

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主体从业人员运用“互联网+”教育培训新手段、新形式方面进行尝试,结合当前自媒体发展的优势,吸引农业从业人员在线学习、在线咨询解决现实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3.进行阿岗镇岗德丰华烤烟专业合作社产品定位

针对阿岗镇岗德丰华烤烟专业合作社实际情况,开展了相关农产品市场营销的STP战略设计。合作社所在地阿岗镇地处罗平的高寒山区,与曲靖市有1.5个小时的车程,距罗平县城有2.5个小时的车程。根据阿岗镇岗德丰华烤烟专业合作社所在地的区位情况,合作社所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为绿色无公害的蔬菜向曲靖市及罗平县城镇居民销售,通过城镇传统的农贸市场销售。目前来看由于产量有限,在销售上不存在太大问题,基本上能实现产销平衡。

4.联系参访地,学习其他地方的好经验

一年以来,通过到我省玉溪、昆明等地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好的地区开展参观访问,与当地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学习了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针对阿岗镇岗德丰华烤烟专业合作社拥有较好的大棚基础设施,每年除培育烟苗后还有较长时间的优势,开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与资料销售服务相结合的综合产业发展。划定区域进行特色种植目前市场受欢迎的蔬菜品种;设定区域开设线下服务站点方便农户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及提供技术服务,便于开展相关网络营销。

5.问题及期望

问题:首先,由于项目经费所限,相关服务难以深入开展,特别是在阿岗镇岗德丰华烤烟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方面较难。其次,现实中农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大多数是初高中文化程度,特别是在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的“三区”贫困地区,这一现状更为突出。扶贫优先在于扶智,如何通过教育扶贫,特别是职业教育扶贫是这些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优选途径。最后,合作社中新型职业农民在实际经营中普遍存在农产品销售难、融资贷款难、土地流转、引进人才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

设想:未来争取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项目支持,亦希望得到云南省科技厅更多支持,根据已有研究基础,针对家庭农场在现实中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大做强问题,农业品牌问题等等。

图片

作者:龙蔚

图片:

编辑:潘伟荣

上一条:“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这十年”之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科技成果与典型人物
下一条:“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这十年”之机电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与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