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科学研究>>成果展示>>正文

我校覃鹏教授团队科技成果“藜麦优质抗逆新种质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通过评价

来源: 科技处    时间:2024年04月12日    浏览量:

本站消息 4月9日,由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我校覃鹏教授主持,丽江彩藜食品有限公司/丽江彩藜农业有限公司、曲靖市农业科学院、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种子管理站 、丽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参与的“藜麦优质抗逆新种质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学校副校长杨生超,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参加会议。

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武云、中国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作物协会藜麦分会会长任贵兴研究员、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陆斌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龚明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龚洵研究员、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王德海研究员、昆明市种子管理站魏明研究员组成。

评价专家委员会认真查阅有关材料,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项目针对藜麦抗逆、优质育种和产业化需求,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以国内收集的60份藜麦种质资源为基础,创制了高蛋白质、高黄酮类及抗逆种质1707份;通过多组学技术解析了品质形成与温度、水分、肥力等抗性机制,发掘出LOC110713237(优质)、LOC110713661(抗旱)、LOC110736796(抗涝)、LOC110705433(抗低磷)、LOC110732988(抗虫)、LOC110682087(抗寒)、LOC110702486(抗热)等调控基因;育成高产、优质、广适、多抗等目标性状突出的藜麦新品种15个,其中,‘滇藜1号’和‘云彩藜1号’具有高抗霜霉病、叶斑病、抗倒伏、广适性、高产特性,成为云南藜麦产区的主栽品种,‘滇宇藜1号’和‘滇宇藜2号’分别较对照增产55.3%和33.4%,蛋白质含量达20.2%和22.2%;集成藜麦高产、高效、有机栽培种植技术,制定地方及团体标准6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件;开发藜麦产品6个,获有机认证产品5个,国家注册商标17个;育成品种近3年(2021-2023)示范推广4.3万亩、约占全省面积1/3;总产量776.21万千克,新增产量218.33万千克;新品种种植和加工产品总产值10354.78万元,新增利润3454.94万元;通过打造“彩藜园”农旅结合新景点、举办“丽江彩藜文化节”扩大了云南藜麦产业影响力,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该项目发表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17篇(TOP期刊7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2人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1人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3人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图片

作者:奚永开

图片:

编辑:潘伟荣

上一条:动科院潘洪彬教授团队在桑枝纤维通过肠肝轴调控蛋鸡脂类代谢和蛋黄脂肪酸组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下一条:学校杨生超教授团队在奥克梯隆醇型皂苷生物合成领域取得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