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合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科技合作 - 正文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访谈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8-01-20浏览次数:

图片
    2004年,学院以发展为主题,以育人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按照“讲实效、求合力、抓重点、创特色”的思路,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在教学方面,2004年,学院共有七项教改项目通过验收,其中三项获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所参与的“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分获学校和省的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学校聘任教学督导员、信息反馈员的基础上,学院又聘请了三位退休教师组成教学评估小组,对担任授课任务的45位教师随堂听课19门次,逐一对每位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打分,学院以此为依据,召开全院的教学工作会,反馈教学评估情况,并对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开展了学生管理的改革试点,由博士生担任硕士生班的班主任,硕士生担任本科班的班主任助理。博士生、硕士生一方面年轻,另一方面还是学生,这样就容易与班上的同学沟通,也为大家树立了考研的榜样,据统计,去年学院考研的比例由原来的10%上升到50%。而且担任班主任和助理的博士生、硕士生都是党员,这样在学生班级中开展党的工作也很有好处。
    在扩大办学规模,加强专业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2004年4月学院新班子成立后,就提出了“1125工程”的三年发展目标,即到2007年,要达到1000名本科生、1000名函授生、200名硕士生、50名博士生的办学规模。2004年,招收本科生780名、函授生850名、硕士生120名、博士生5名,总的招生人数比过去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扩大规模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在上一年成功申报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之后,2004年又申报了“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农学省级重点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中期考核,生物技术成为云南省办学规模重点专业。
    实习基地建设长期以来是学院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学院加大了这方面建设的力度。在继前年与省农科院粮作所达成共建近400亩的种植水稻、玉米、油菜、小麦、豆类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去年又与元谋县农业综合开发办、楚雄州农科所、云南白药集团武定基地签定2000多亩,包括设施农业、中草药、水稻、粮食加工、种子生产的环线校外实习基地的共建协议。目前,已有3个班的90多名同学在该基地实习。
    在科研和学术方面。目前,学院在滇型杂交水稻研究、特种玉米品种选育、甘蔗腋芽快繁、薯类及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院近两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国际合作等项目33项,科研总经费达923万元,共获各种科研成果奖12项,新品种审定4个,发表研究论文91篇,其中国外期刊3篇(SCI收录2篇),国家一级刊物3篇,核心期刊65篇,一般期刊20篇。出版教材和著作17部。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开展了学术交流,2004年,共组织国际学术报告会7次,国内学术报告会12次。
    2005年的工作。在教学上,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秩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农业专门人才。
    在科研上,要积极引进人才,虽然学院育种方面,在水稻、甘蔗、薯类在省里还是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小麦、玉米、油菜这些大类作物方面,还缺少领军人物,希望能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这方面能有所突破。过去在杂交水稻、甘蔗资源等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硬件的建设上还应作进一步努力,如现代育种技术、水稻种子淀粉的检测手段还比较落后,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改善。2005年要组织好“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验收,组织好科研课题和科技成果的申报,加强新品种的选育,抓好新品种、新组合的示范和推广。
    在创收上,要通过科技承包、科技推广、联合办学等形式以及筛选出适宜云南种植的作物品种,适当进行产业化开发推广,即为“三农”服务,又可适当创收,为进一步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创造一定的条件。

作者:赖端林
编辑:


上一条:工程技术学院访谈
下一条:外语学院访谈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