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为落实我校与中国农业大学、大理州人民政府关于“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战略规划”的合作研究,2022年5月以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和我校教授赵正雄的指导下,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挥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级研究平台的优势,由专职副院长杜发春教授协调校内外社科专家,组建了14人的“洱海流域文化资源保护政策研究”团队,对大理市和洱源县开展了深入的民族学社会学调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洱海流域文化资源保护政策研究”团队分为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美食文化、农耕文化和宗教文化7个小组,先后5次到大理,投入170天(人次)对大理市和洱源县的19个乡镇的文化资源开展调研,现已完成研究报告13万字,在《云南日报》等刊物陆续发表研究成果。
团队基于对洱海流域文化资源的调研分析,从“后农业社会”及生态知识与文化创意融合的绿色农耕经济视角出发,以创建“中国乡愁文化示范区”和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契机,探索留得住乡愁的文化产品:一是古生村乡愁文化的重构与景观提升;二是蚕豆文化产品的深入挖掘;三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研究,包括“洱源古梅园与梅文化系统”“洱源大蒜文化系统”“邓川牛养殖文化系统”的比较研究,以此助力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打造洱海保护与高值农业协同发展的洱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