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校园风范>>模范人物>>正文

中央新闻媒体记者团来滇深入采访报道朱有勇院士先进事迹

来源: 新闻中心    时间:2017年07月28日    浏览量:

本站消息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中国工程院组织中央新闻媒体记者团于7月24~27日深入学校及澜沧县扶贫点,集中采访报道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

记者团成员来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等8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他们通过走进澜沧县的竹塘乡李召梁子考察林下三七示范项目、竹塘乡蒿枝坝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富邦乡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导班农业技术培训学员面试招聘等地,现场考察产业扶贫情况,走访群众,查看相关材料,到学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我校朱有勇院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事迹。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全县50万人口中拉祜、佤、布朗3个“直过民族”就达23万人,2016年有14万贫困人口,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起,中国工程院开始定点结对帮扶澜沧县,并组建由朱有勇院士牵头、云南农业大学学科骨干与县乡农技人员组成工作组具体负责实施,在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设立中国工程院科技小院,进行精准扶贫。

7月25日上午,在竹塘乡李召梁子三七种植示范基地,记者看到,原来野草丛生的思茅松林地下种满了密密麻麻的三七苗,正在现蕾开花,长势喜人。朱有勇院士介绍,小苗移栽成活率达80%以上,远超当初预计50%目标。目前基地的苗龄是1.5年,但块根已经长出有拇指大小,须根非常发达,林下三七可以实现生态有机种植。三七的种植周期为三年,保守估计,每亩三七块根产量50~80公斤(干重),每亩林下有机三七可实现收入5~15万元。

能种出有机三七对澜沧县的意义重大,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澜沧县丰富的思茅松林下资源,打造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产业,成为解决当地群众就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松树的挥发物具有驱虫防病的作用,松针降解后的有机质也有利于三七的健康生长,在澜沧发展林下优质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生财”的好路子。如果能在澜沧顺利开展林下三七种植5万亩,单这一个产业对澜沧县就有25~75亿元的增收,对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项目组已帮助村民制定了短、中、长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以短破局,速见成效;以中定势,支撑发展;以长取胜,稳固后劲。确定以冬季马铃薯为突破口,迅速让群众见到成效,树立起“依靠科技脱贫”的旗帜;以冬早蔬菜、早熟鲜食葡萄、畜禽养殖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拓宽脱贫路子;以林下三七带动林下药材种植,培育致富产业,推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手把手教农民种植冬季马铃薯、林下种植三七等的技术要领,一步步解决村民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经过持续的努力,当地种植、养殖产业壮大了起来,村民的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

中国工程院对澜沧的精准扶贫思路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明确。在澜沧,朱有勇院士发现当地贫穷主要不是由于资源的匮乏,而是村民教育、文化、科技知识的匮乏,素质贫困问题突出。“扶贫必扶智”,要通过技术支持和人才帮扶,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在中国工程院和云南省政府等共同努力下,以澜沧县高级职业中学为基础,向省教育部门协调项目资金等教育资源,搬迁建设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澜沧县分中心,争取三年内建成一个6000人的职业专科学校。该校计划于2017年9月开学,设4个班:马铃薯班、蔬菜班、林下种植班和大专班,每班60人。

7月25日下午,采访团跟随朱院士到富邦乡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导班农业技术培训学员面试招聘现场。

在蒿枝坝中国工程院科技小院等地,朱院士接受了记者团的集中采访和部分媒体的专访。朱有勇院士介绍,支撑这些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都是多年来列入基础研究、重大专项等云南省各个科技计划支持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精准扶贫中大放异彩。朱院士说:“我们搞农业的,就应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就得在田间地头干活,和农民、土地打交道。”朱院士扎根基层,求真务实,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为边疆人民脱贫致富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澜沧县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方兴未艾。朱有勇院士团队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的成果已一项项留在澜沧的大地上。

7月26~27日,中央新闻媒体记者团到访学校,参观朱有勇院士学习工作成长的环境,通过专访校党委书记吴伯志、校长盛军等校领导,与朱有勇院士的科研团队成员、学生等进行座谈。

每个人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自己和朱有勇老师之间的真实事例,体现了朱有勇院士勇于担当,学农爱农为农,开拓创新、精益求精、锲而不舍、勤奋认真,为国干事善作善成的情操;敬业奉献,讲求实效,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的情怀;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民谋利尽心竭力,永远与人民同行的贴心人的农民教授情结。

图片

作者:刘勇

图片:

编辑:刘勇

上一条:我校高洪教授当选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副理事长
下一条:我校学生参加云南省第二届“联盟杯”高校英语写作大赛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