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校园风范>>模范人物>>正文

李春雷 | 真正的农民院士

来源: 中国作家网    时间:2022年04月16日    浏览量:

对于朱有勇院士,我早有耳闻,但仅限于新闻报道层面。接到邀请后,我从网上细细阅读。这一下,竟然惊奇了。朱有勇院士扶贫的地方,正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那一首爱情歌曲《婚誓》的诞生地——云南省澜沧县。这首浪漫歌曲的背后,竟然有着那么沉重的故事。于是,我走进了澜沧县,前后三次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深入采访。在采访中,我更惊奇了。发生在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奇异瑰丽的故事,刷新了我的许多认知。从中,我了解了中国农村特别是边疆地区农村的另一面,也更了解了科学家的另一面。在学术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的开创者;在农民眼中,他是一位知农民冷暖、懂农民所想的贴心人。但在自己眼中,他只是一名有文化的农民。的确,一名科学家,要真正地报效国家,实现自身价值,仅有梦想和专业是不够的。客观地说,城市里学研精深的专家教授为数不少,但大多只是在书房里或实验室里,而朱有勇院士的选择却正好相反。他揣着梦想和深情穿着胶鞋和背心,走进深山,多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澜沧县农村脱贫攻坚事业中,把精彩的论文写在大地上,从而使得一项项科研成果得以推广,使得数十万少数民族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与现实相结合的金光大道。正是认识到朱有勇院士扶贫的特殊价值,我才产生了格外的创作冲动。我定下决心,写好这本书,写出一个真实的朱有勇院士,写出一个新时代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对于时代的神圣责任和无私奉献。但是,创作真正开始的时候,却难以下笔。经过认真思考,我决心从三个方面入手。除了朱院士精准扶贫的个性故事之外,我侧重于两点:一是民族风情画,二是科学与文学,三是特殊的文学表达。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创作,此书终于出版。这本书是我用心血写就,自信在书写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题材中有所创新。特别是本书主人公是一位院士科学家,而他的扶贫之地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故事和文化背景,更为此书增添了一层亮彩。自我审视,我认为这本书的创新之处有三:其一是用文学的笔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相对抽象的自然科学世界。书中对水稻、土豆、三七等品种的介绍和相关种植科技,都进行了形象鲜活的描述。其二,在创作之前,我曾先后三次深入到拉祜族村寨,时间达一个多月,并查阅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在创作中,我处处着眼于这一特殊民族、特殊地域,从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入笔,把这些元素进行碎片化处理,且整篇又是一个整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美好的氤氲感。整本书不仅真实记录了朱有勇院士的科学扶贫,也真切地记录了这个民族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中多方面的进步与融合。文中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小人物,鲜活地记录了这一切。这一个个小故事、小人物,那么普通,又那么特殊,那么鲜明,洋溢着特殊的芳香,蹦蹦跳跳地进入了读者的眼睛和心里。其三,全书从序章“阿哥阿妹的哭声”入笔,到尾章“阿哥阿妹的歌声”收尾,通过大量丰盈的编织有序的故事,绣花般描绘了这一重大时代主题。应该说,在文学艺术表现上,本书有所突破,有所提升。多年来,文学界一直在讨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当下的报告文学创作,都在讲故事,但讲“好”了没有?不好说。实际上,大多数报告文学作品,只是表面宣传,并没有真正形成精美作品。或者说,有好故事,有感人的故事,只是讲述了,但在文学讲述上,并没有做到。我在创作过程中,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尝试。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9dMn46pGM_fJN6GbxWkzw

图片

作者:李春雷

图片:

编辑:潘伟荣

上一条:我校杨毅教授荣获2022年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下一条:我校田洋教授荣获第十届云南省青年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