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出现在直播间,他向云南农业大学全校师生开展了一场特殊的直播公开课。在公开课中,盛军向3万名师生提议,“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直播等新技术,真正为农民创造收益。”演讲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除了云南农大师生之外,全网观看人数达到11.3万,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对于校长的倡议和直播表示了支持,“等我有钱了,一定要给校长刷跑车”。
据了解,云南农业大学将号召全校3万名师生走到田间地头,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移动互联网的技能,在拼多多等电商及互联网平台开设直播间,帮助家乡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消费者。这次“在线实践,直播家乡”的活动,将持续一周时间,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将予以学分奖励,对参与活动并能结合专业学习整理成实习实践报告的学生给予相应毕业实习或毕业论文的置换。变居家学习的不利处境为深入农村、深入实践的机会,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这样的实践课的确值得点赞。
云南是中国特色农业的主产区,特色农产品品种繁多、品质优良,但受限于技术认知和品牌不强等因素,这些特色农产品大多没能走出大山,更遑论走向全国。受到疫情影响,这些农产品的销售更加困难。另一边,当下农产品销售越来越依托互联网渠道,各类电商平台的发展发挥了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直接把农户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为农产品销售打破营销、交通等条件制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也加速了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了帮助受疫情影响滞销的农产品打开销路,眼下就有不少地方市长、县长上线电商平台,为本地农产品卖力吆喝。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院校的校长登上直播间,给当地农产品带货,并号召师生共同直播家乡帮助农民脱贫,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
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直播家乡助农扶贫,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同样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现在的农业早已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时代了,更多依赖于科技的力量,也更多依赖于互联网的力量。新的科技革命以及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正在推动“三农”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农业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式都必须顺应“三农”领域变革的趋势,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利用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助推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素质和能力。
号召师生走到田间地头,在电商及互联网平台开设直播间,学以致用宣传家乡、为农产品带货,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不论带货效果如何,首先是让农业院校的学生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了农民、农业、农村;其次是让他们直面“互联网+农业”中的各类具体问题,在实践中形成问题导向,启发下一阶段的学习和思考,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同时,直播家乡、助农扶贫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爱农情怀,培养大学生对家乡、对农民、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大学生在服务家乡、服务农村、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成长。
人才资源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线实践、直播家乡活动,也给农业院校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启示。农业人才培养要立足当下,“新农科”培养的人才应是专业人才和综合性人才的有机结合,要面向“互联网+农业”的背景下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的发展趋势。直白点说,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入电商平台卖货的时代,农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农业专门人才,起码应该比农民更懂互联网。云南农业大学的这堂直播课,来得正当时。
新闻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4/10/content_578322.htm?div=-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