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传真>>报纸>>正文

学习强国:云南农业大学83个社会实践服务团队下乡村

来源: 学习强国    时间:2021年09月28日    浏览量:

将党的政策用大白话讲给农民听、给留守儿童讲故事放电影、将所掌握的农学知识手把手教给农民、探访独居老人……2021年暑假,云南农业大学组建了83个“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深入基层农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在实践中历练,用实际行动激扬青春理想。


用心传递希望

在云南农业大学“社工之家”社团的戴世玉和10余名伙伴走进文山州一所中学以前,他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爱心支教活动。但是,他们发现学校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他们暑假不回家,男生和女生分开管理,一些孩子有明显的情绪问题,原来那是一所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学校。

12岁的小林(化名)母亲出走、父亲酗酒,他在父亲的教唆下参与了偷盗。来到学校后,小林几乎不与人交流,将自己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戴世玉和文山州当地一家青少年事务社会服务中心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一起来到小林身边,陪伴他、疏导他,共同制定了长期帮扶方案。

戴世玉和伙伴们设计了许多团体活动,带着这些孩子一起玩,还给他们普及法律知识,讲外面的趣事。孩子们把戴世玉称为大师兄,一下课就围着他,要他讲故事。“这些孩子家庭条件普遍不好,缺乏父母的管教,误入了歧途,但是他们仍旧渴望去了解这个世界,眼睛里充满了向往和期待。”戴世玉说。

“家教服务中心”的志愿服务团队,还去了红河州泸西县金马镇新坝村。他们不仅积极做课题调研,还“驻扎”进一所小学,在那里生火做饭,平时就召集村里的孩子来学校开展活动,讲党史、唱红歌、讲故事、看电影、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

志愿者为孩子们安排了文化馆、博物馆之旅。那天,志愿者和孩子们一直从早上8点玩到下午4点,回来后不少孩子仍一直追问团队负责人李京津以后还会不会再带他们去。“很多孩子从来没有去过县城,看到他们萌生出对科技、历史的浓浓兴趣,我们争取以后每年都来。”李京津说。


把政策讲得更鲜活

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不少团队都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禁毒防艾等方面的理论宣讲。

2018级农学本科的陈杜娟来到澜沧县竹塘乡篱坝村,她在这里看到了朱有勇院士科技兴农的成果,也积极走村入户宣讲党的政策。一天,陈杜娟召集了10余名村民,来到一户农户家,和大家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现在对我们农民的政策真是好啊!派有知识的人来帮助我们,给我们发免费的树苗,教我们种植,娃娃们都能赚钱啦,我就在家安心养养老了。”现场一位70多岁的老人打开了话匣,她的回答使陈杜娟受到莫大鼓舞。

“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说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因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我们怎么做呢?首先就是要保护好我们自己的优种、良种……”陈杜娟说。虽说是宣讲,但更像是一次交流反馈,农民把自身实际和国家政策联系起来,频频点头附和,那一刻,陈杜娟仿佛看到手里的中央一号文件活了过来。

来自大学生艺术团的张鹏飞参与了“新青年·新主播”4小时直播宣讲。他和伙伴宣讲的主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听众是德宏州部分中学生、机关干部等。如何让宣讲更接地气、听众都能听得懂?张鹏飞和伙伴不仅将专业的词语变得更口语化,还将中华翡翠毛料城盈江、日光之城芒市这些本地城市的独特人文风情,放进了宣讲内容里。当天共有1.7万余人收看了直播宣讲。

在云南农业大学团委书记李杰庆看来,实践出真知。学生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青春风采,更是将思政课堂搬进了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作为农业类院校学生,深入农村更容易激发同学们的三农情怀,在理论与实践转换的过程中,练就本领,磨炼品格,逐渐成长为怀揣家国情怀的追梦青年,立志用青春报效祖国。


新闻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485128339037120471&item_id=9485128339037120471&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图片

作者:杨艳萍

图片:

编辑:潘伟荣

上一条:云报客户端:我省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服务活动启动
下一条:春城晚报:祝贺!云南农大学生龙佳获全运会女子摔跤62公斤级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