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传真>>报纸>>正文

云报客户端:朱有勇团队讲述了有趣的乡村振兴故事—— 盼农民人有技能家家收成好

来源: 云报客户端    时间:2022年10月17日    浏览量:

10月16日上午,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走上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接受采访,讲述了科研团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多科技创新的故事。

此时,远在云南农业大学观看直播的朱有勇院士科研团队成员们感触颇深。

2015年底,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来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蒿枝坝村,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了村民小组。从此,团队扎根基层、扎根农家、扎根扶贫一线,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让农民人人都有技能、家家都有好收成。

10月中旬,蒿枝坝村“杂交稻旱种科技示范项目”基地里,稻谷已丰收入仓。“项目利用山区杂交稻旱种高产技术改变了‘水稻一定要种在水里’的传统观念,发挥山区种稻潜力,将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了大米。”朱有勇院士团队成员、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文建成介绍,从2020年开始,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针对村里没有水田、只有旱地的实际,攻克水稻旱地分蘖和旱地除草等难题,成功研发了水稻旱地种植技术,实现了“水稻上山”旱地种植,解决了口粮生产难题。“项目在蒿枝坝村推广了405亩,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亩产634公斤,总产量28万公斤。”文建成说,云南有大量山地可以种植水稻,项目推广后,山区广大农民就能吃上自己种出来的大米,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旱种稻谷收割后,澜沧县山区农民正好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冬季马铃薯,实现“冬春鼓了钱袋子,夏秋满了米袋子”。

“澜沧县热区资源丰富,冬季少雨无霜,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符合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的特点。2015年,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帮助农民用冬闲田种上了冬季马铃薯,由于当地冬季马铃薯错峰上市,成为我国最先上市的鲜薯,根本不愁销路,甚至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朱有勇院士团队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教授黄惠川说,为了让更多农民得实惠,团队还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开展林下有机三七种植等林下中药材种植,举办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培养致富带头人。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以中药材、蔬菜、养殖等产业为示范,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盘活农田水路林……广袤的土地上,朱有勇院士带领科研团队正在续写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本报记者 陈鑫龙


原文链接:http://ynrb-h5.yndaily.com/#/detail/paper/84145_paperid_84145

图片

作者:陈鑫龙

图片:

编辑:朱伯钧

上一条:团结报:同心向党奋进新征程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成员认真学习中共二十大报告
下一条:科技日报:党代表通道丨科技特派员带来乡村振兴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