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传真>>报纸>>正文

人民日报:田野里的思政课~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农业大学分课堂开讲

来源: 人民日报    时间:2023年04月14日    浏览量:

4月12日,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农业大学分课堂“农民院士大讲堂”在大理古生村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营养学家张福锁院士以“责任与担当”为主题,在洱海之滨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此次讲堂在古生村的一片田地里举行,来自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湾桥镇古生完小的大中小学师生,以及驻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的中国农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师生代表现场听讲,省内各涉农院校以线上直播的方式聆听了本次思政课。

聆听科学家的故事

作为科技小院的创始者,张福锁院士深情讲述了自己学农、搞农业科技研究的初心,以及他与团队成员把课堂和实验室搬进乡村农田,俯首乡土,开展洱海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和探索农业绿色高质发展的故事。“扎下去,是厚植三农情怀、立德树人的起点。”在张福锁院士心里,只有扎下去、融进去,才能想农村的事、想农民的事、想做有用的事。

科技小院师生坚持零距离交流、零门槛传授、零费用服务、零时差反馈的“四零服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驻扎在农村和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目前,古生村已有8个科技小院。

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陈丽红和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郝家璇也分享了在科技小院的故事,陈丽红讲述了自己开展水稻控灌减排与农田调蓄试验研究的亲身经历,鼓励更多教育科技工作者以张福锁院士为榜样,传承科学家精神,让科技报国基因代代相传。

郝家璇讲述了自己待在科技小院400多天,徒步调研水系89公里的故事,他号召广大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上书写奋斗的青春故事,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师生听完思政课后这样说

这堂上在田野里的思政课让现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认为这样的思政课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

大理大学研一学生刀梦寅说,在广阔的天地间上思政课,形式非常新颖,科技小院师生的敬业、执着让自己敬佩,在以后的实践中,她也会学习一线工作者,将专业知识带入农家小院,用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大理市湾桥镇古生完小六年级学生何耀媛:

我非常喜欢张爷爷的分享,他们是少年儿童的榜样。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非常大,人变多了也更热闹了,有很多厉害聪明的哥哥姐姐来到这里。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用知识的力量,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研二学生李铭怡:

我接下来要开展田间实验了,目标就是减少投入、减排、增产。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保护洱海、实现乡村振兴,在科技小院的经历,让我坚定了和大家一起做实验做科研的决心,作为一名大理人,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洱海,保护母亲湖。

中国农业大学研一学生刘璐:

跟农民融在一起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很高的个人价值,并激发出了我对“三农”的热爱。我是一名新时代学农的大学生,我应该去服务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留在农民家里。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玲:

这次,我们的思政课真正走出了课堂,走向了广阔的田野,我们把思政教育写在了大地上。大中小学师生同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我们也会不断创新一体化思政教育模式,将“教室小课堂”与“现实大课堂”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与互动中汲取奋进力量,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我们的思政课堂也会越走越深,走入云南的大地,走入祖国的大地。

打造扎根云岭大地的思政工作品牌

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世波表示,由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州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共建的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及其科技小院在洱海保护、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希望大家见贤思齐,以榜样的精神力量砥砺前行,全面推动思政教育往深处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目前,全省16个州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81所高校党委结合自身特色资源,积极推进“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分课堂建设,推动分课堂常态化、高质量开展。

近年来,云南大力推进思政课建设,创新举办“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秉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先后邀请张桂梅、朱有勇、农加贵等一批先进模范走进讲堂面向广大师生讲思政课,致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云端的思政课、智慧的思政课、润心的思政课”。以“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为龙头,形成了全省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和“理解中国”“西南联大讲坛”“农民院士大讲堂”等扎根云岭大地的学校思政工作品牌。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5057068/rmh35057068


图片

作者:杨艳萍

图片:

编辑:朱伯钧

上一条:新华社云南频道:云南将实施《生态普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下一条:昆明日报:云南省2023届农业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举行 2万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