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葡萄是“一带一路”沿线典型的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如何在驯化过程中发生变化仍缺乏比较研究。记者27日从云南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研究团队在江苏大学和云南省重点项目支持下,深入揭示了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在驯化过程中的选择信号与进化特征。
图左为酿酒葡萄,图右为鲜食葡萄。
人们普遍认为,葡萄是在6000至8000年前由其野生祖先驯化而来。根据用途,栽培葡萄通常可分为酿酒葡萄、鲜食葡萄或酿酒鲜食两用葡萄。酿酒葡萄果穗较紧凑,果粒较小,果皮厚,果肉少;而鲜食葡萄通常果穗较疏松,果粒较大,果皮薄,果肉多。酿酒葡萄的酸度通常为每升6-9克,而鲜食葡萄的酸度通常较低,仅为每升3-5克左右。因此,不管从外表还是内在都有显著区别。但在驯化过程中,二者如何发生的变化一直是个谜。
在云南农业大学盛军教授和董扬教授带领下,奎玲博士等人收集到鲜食葡萄、酿酒葡萄、酿酒与鲜食两用葡萄资源各30个,同时收集到30个野生亲本的表型与重测序数据。
表型比较表明,酿酒与鲜食葡萄的果实重量、酸度和香气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基于752万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这个团队研究鉴定得到几个重要的选择扫描区域,如2号染色体上性别决定位点外,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共有四个高选择信号位点,然而未检测到已知的QTL连锁位点。通过鉴定这些选择信号扫描区域的基因位点,可以揭示葡萄驯化过程中受到选择的重要农艺性状。
此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葡萄的适应和多样化的机制,还将有助于指导葡萄遗传育种和作物改良。国际著名期刊《植物科学前沿》近日正式发表了这一成果。
另据了解,盛军教授和董扬教授领衔建设的全球最大葡萄属植物基因组学VitisGDB数据库也于近日正式上线,这一数据库为全球植物学家开展葡萄属植物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与葡萄遗传育种提供了有力的在线分析工具。
新闻链接:http://www.stdaily.com/02/yunnan/2020-05/27/content_9483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