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是全国较早开展烟草教学和科研的单位之一。早在解放前,我校留法博士、“云烟奠基人”徐天骝教授就开设了《烟草栽培学》课程和从事烟草引种等方面研究。于1986年起学校开始招收烟草专业本科学生,199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云南农业大学烟草种植技术学院,2001年更名为烟草学院。
学院下设2个本科专业。烟草专业曾是云南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烟草学为二级学科硕士点及作物遗传与育种博士点作物品种与生态方向博士招生的支撑下,烟草专业形成本科、硕士和博士3个办学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新开设专业(2019年首次招生),是全国第二所设立该专业的高校,也是西南地区香料香精技术人才唯一的培养单位。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700余人,研究生60余人。
一、一流党建引领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
学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党建工作稳健发展。建党100周年,烟草学院党委形成了党委委员与教工任党支部书记指导党支部建设的“1+1”模式。学院各党支部全面推广应用“学习强国”在线学习平台、“云岭先锋APP”等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党史,积极开展支部活动,认真组织“万名党员进党校”《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测试》、五法普法知识竞赛等活动,近5年发展党员188人,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提升年”和“党建提质年”各项工作,牢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认真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党员345人次。积极开展“三个一流”党建工作,充分挖掘学院党建潜力和特色,积极组织申报校级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和“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项目6项,获批3项;学院教工党支部被批准为校级的样板党支部,教工党支部书记王娜获得了校级“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学院牢固树立“三全育人”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所有专业理论课程推行“烟草学院课程思政‘十个一’工程”,学院被学校列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学院。
二、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师资队伍
学院始终依托行业支持,加强与行业联合,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学科研全方位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烟草产业发展服务。在几代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构建了一支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学科高度融合的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2人,高级职称24人(占比57%),博士19人,博导4人,硕导17人,其中,云岭教学名师2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省“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2人;省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
近年来,学院积极引入高层次人才,加之香料所并入学院,学院师资有了较大改善,近5年新增博士5人,教职工12人;新增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等2个,省级名师1人,省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新增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1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比赛竞赛三等奖1项、云南省特等奖1项、教学学术创新奖1项、教学活动创新奖1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所提升,新增国家级等创新创业项目100余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等奖项18项、省优秀班级6个。
三、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产学研平台(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
办学多年来,专业教师一直与烟草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义务分担、共同发展。一是积极搭建各类学科、科研平台。在校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各类平台。二是与省内外多地烟草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从2001年至今,学院先后与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大理、丽江、保山、昆明等州市县烟草公司正式建立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三是通过与烟草企业及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双方共同申报、联合承担各类科技项目,并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使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科技发展相适应,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产学研平台的建设,近5年来新增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1个,院士工作站等学科平台2个,云南省芳香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省香料研究开发中心各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获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云南省重点研发项目等科技项目70项,累计到位经费3400余万元;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励6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篇;授权发明专利等55件,参与制定技术标准2项,出版各类著作16部。
同时,学院在加强绿色优质高效烟叶生产团队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全院教师共同谋划具有前瞻性的科研项目,先后完成“烤烟-饲料循环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烟区产业综合体全季候青贮饲料资源利用模式研究”和“云南特色天然香料资源开发及全产业链智能技术集成示范”三个项目申报书,希望通过学院团队引领全体教师共同发展、提升学院凝聚力。
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围绕学校“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任务,一是踏实做好楚雄州姚安县、南华县挂钩扶贫工作,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多次深入挂钩扶贫户,了解关心生产生活情况,指导农业生产,并尽可能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支持。在共同努力下,挂钩农户已100%脱贫。二是组建相关产业扶贫团队,深入挂钩扶贫点开展烟草种植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提高当地烟草生产水平。三是切实加强对挂钩扶贫区域的科技支撑力度,选派教师开展 “三区”科技服务等社会服务。期间,30余人开展“三区”人才科技项目。
四、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人才培养
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和教学名师为引领,加强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相对接,构建“多主体协同、全方位育人”德育新机制、育人资源整合拓展新机制、教学改革协同联动新机制,扎实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一是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1)对烟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优化,减少课程间不必要的重复内容,突出课程内容针对性,强化课程间的联系和相互支撑,逐步形成目标定位准确,体系脉络清晰,教学内容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2)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确保课程内容“三结合”,即课程内容与学科前沿相结合、课程内容与教师科研成果相结合、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3)定期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主要讲授最新行业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讲座较好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习到行业内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对提高学生知识融合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专业以实践锻炼为落脚点,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在充分调研省内外毕业学生工作情况及收集用人单位评价信息的基础上,从专业实际和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注重“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协同、教学-科研-生产协同、不同课程间建设协同”,构建了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烟草种植综合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一体,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并举、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科研资源与教学资源共享的教学体系,形成了分阶段(年级)、分层次的“(大一)素质教育和学科共同课学习-了解认识行业→(大二)专业基础课学习-校内烟草种植综合实践→(大三)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校外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研究和行业动态、农村调研→(大四)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学习-毕业论文答辩”的“双四”人才培养模式。
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背景下,近5年新增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等5门,新增规划教材6部;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等3项;新增国家级、省级、校级虚拟教研室各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省级教改项目等7项;新增校企实践教学基地6个;新增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10余项;国家级教学比赛竞赛三等奖1项、云南省特等奖1项、教学学术创新奖1项、教学活动创新奖1项。
五、一流党建引领一流输出
学院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坚持以实践锻炼为落脚点,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坚持产学研合作育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培养,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创业意识和科研能力得到培养,组织协调和社会交往得到锻炼。
烟草专业建设35年来先后培养的2000多名毕业生,面向全国17个省区就业,为云南烟草工商企业输送了70%以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组织的专业社会评价排行榜中连续10年位居前列。涌现了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岩、种植面积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云烟系列育种专家李永平、全国烟草技术能手刘正玲、中国高级外交官李永忠等多名国际、国内行业领军人才,为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