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校园活动>>校园建设>>正文

教育高质量发展巡礼(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来源: 教务处 研究生处    时间:2025年11月17日    浏览量:

教育高质量发展巡礼(六)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云南省第一所二类1种试点高校高质量完成了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12月学校高质量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实施《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优化方案》《本科专业“增A去D”建设方案》,坚持“调结构、强内涵、提质量”,统筹推进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与内涵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含专业学位)博士点增至8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实现“0”的突破,一级学科硕士点增至1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类别增至16种。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0余个。新增新兴专业11个,撤销专业17个、停招异地办学专业点8个,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达72.6%,专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8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建设学科,3个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跻身ESI全球前1%。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13个),获评A类专业5个、B类专业10个,2个专业(植物保护、动物科学)通过全国首批农科专业三级认证。

2025年7月学校召开学风建设推进会

学分制改革持续深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以健全管理和运行机制为重点,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持续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废改立”,制定(修订)相关制度文件30余项;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和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设立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完善教学激励保障机制;适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学业考核评价改革;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课程中心协同联动,每年短聘和临聘360余名省内外高水平教师参与本科教学,学生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以上。全面实行本科生全员学业导师制,配备学业导师1300余名,强化学风建设和学业指导服务。汇聚来自188所高校的1092名专家,完成3209门次本科课程评价。“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的“三好”育人体系不断完善。

2023年7月学校教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培引并举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教师素质和育人育才能力不断提升。三年来,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46人,引进各类人才234人(年薪制高层次人才42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创新团队6个;新增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208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行业导师284人,研究生导师增至808人(博士生导师160人)。建设校级公共教研室8个,各类基层教学组织717个,实现本科专业全覆盖。“训赛结合、以赛促教”,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499场25316人次,举办各类教学比赛7次,教师参加高校教学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77项,学校连续两年荣获云南省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入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1个、校级10个,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36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81个、教学名师106名,省“兴滇英才”教育人才6人。立项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589项(国家级2项、省级53项),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23年6月学校举办一流课程建设专题培训

2025年3月学校举办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2025年8月学校杜娟教授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数字赋能课程建设提质升级。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各级一流本科课程639门(国家级14门、省级57门),入选国家“101计划”课程1门,入选国家“101计划”课程1门,牵头云南省地方“101计划”1个专业类(植物生产类)、13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成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35门、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27个。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20门。建成AI知识图谱智慧课程103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23门,自主研发农科特色慕课23门(8门上线国家平台),数字教学资源库1个(包含6万余个视频、案例等教学素材)、SPOC课程1800门,引进优质慕课162门,《数智赋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多模态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数字化转型》入选全省“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案例,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供给更加有力有效。

2025年8月学校举办劳动实践教育工作现场会

体美劳育人亮点纷呈。制定实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纵深推进体美劳育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近三年,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每年举办校级体育赛事15项以上,30余支代表队参与40余项赛事。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奖300余项,校女子足球队荣获2025年中国足球协会女子五人制足球联赛总决赛季军,连续斩获全省足球赛事冠军,“云农女足”已然成为学校靓丽名片。开设艺术与美育课程53门,持续建设高水平学生艺术团,持续打造花艺、茶艺、话剧等美育品牌活动,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艺术类比赛获奖94项(国家级16项),大学生艺术团入选云南省“高水平艺术团”,学生交响管乐团原创作品《农民院士》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学生原创舞台剧《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入选中国科协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开设劳动与耕读教育课程66门次,建成耕读教育基地26个,开展“劳动月”插秧、秋收等系列实践活动85场,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和云南省首批大学生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2025年9月学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昆明市中小学师生举办专场演出

2025年11月学校女子足球队获中国足协女子五人制足球联赛季军

图片

作者:

图片:

编辑:朱伯钧

上一条:教育高质量发展巡礼(七):深耕云岭沃野 解码高质量发展“科技密码”
下一条:校领导参观指导廉洁文化作品展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