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站在宜良县耿家营乡河湾村七彩稻田观景台上放眼望去,生动的稻田画尽收眼底。“稻田画中的绿色水稻就是‘滇禾优615’,再过20多天就该收获了。”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水稻专家陈丽娟教授兴奋地说。
“滇禾优615”预计亩产700多公斤,再加上稻田鱼,每亩综合效益可达3000多元。“滇禾优615”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云南金鼎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学研用相结合、育繁推服一体化合作,历时10余年育成的优质滇型杂交粳稻品种。该品种于2017年通过云南省审定,2019年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
近年来,以陈丽娟为首的研究团队积极探索实践“滇禾优615”山地旱种模式,成功实现“水稻上山”,让自然雨养条件下的山地上也长出了水稻,为保障粮食安全开辟了新路径。
“科技稻”变身“风景稻”“民生稻”,科技的成功转化应用,拓宽了云岭广大稻农增产增收的路子。
新闻链接:http://ynrb-h5.yndaily.com/#/detail/paper/58125_paperid_5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