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春光正好。云南大理,洱海之畔,湾桥镇古生村,一群年轻人热火朝天地在田间劳作,对附近村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带领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师生进驻古生村,成立科技小院。聚焦洱海治理,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将课堂搬到广袤田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何敏燕,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土生土长的古生村人。来到科技小院,她便开启了“在家门口读研”的生活。不久前,...
4月9日下午,“科学与中国”精密测量科普云南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云南农业大学“农民院士大讲堂”。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以《多能的双三倍体银鲫及其育种生物技术创新》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科学与农业融合的前沿讲座。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市科协、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有关领导,云南农业大学校领导出席活动,7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云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黎素梅主持讲座。院士领衔解码科技赋能农业新路径桂建芳现任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理事长、...
4月9日,“科学与中国”精密测量科普云南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云南农业大学“农民院士大讲堂”。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以《多能的双三倍体银鲫及其育种生物技术创新》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科学与农业融合的前沿讲座。作为我国鱼类遗传育种与发育生物学领域的权威,桂建芳系统阐述了其团队40余年来,聚焦多倍体银鲫的遗传与发育基础及在精准育种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通过解析全基因组测序、分子模块耦合等生物技术,...
4月9日下午,“科学与中国”精密测量科普云南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云南农业大学“农民院士大讲堂”。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以《多能的双三倍体银鲫及其育种生物技术创新》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科学与农业融合的前沿讲座。桂建芳院士系统阐述了其团队40余年来,聚焦多倍体银鲫的遗传与发育基础及在精准育种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通过解析全基因组测序、分子模块耦合等生物技术,将深奥的发育生物学理论与云南高原渔业特色相结合,...
背着背篓的茶农、挑选茶叶的茶商、体验春茶采摘的游客……春日里,地处哀牢山腹地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兔街镇万亩生态茶园很热闹。“我们这儿茶叶品质上乘,不愁销路。”兔街镇半坡村党总支书记阿发荣笑着说。难以想象,多年前的兔街茶还是扎根深山无人知。阿发荣说:“兔街茶虽然享有‘哀牢古国千年贡茶’美誉,但因制茶技艺落后、茶园管理不善等原因,很多茶农辛苦一年甚至连成本都赚不回来,不少茶园因此荒废。”2022年,...
3月27日,由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主办,主题为“解锁共赢未来密码 数智赋能致臻行远”的2025数字普洱茶论坛在勐海县举办。论坛上,来自省内外的8位专家分别作了题为《仓储过程中普洱茶生化成分的变化》《基于微生物研究的普洱茶特色功能数字化探索》《健康茶园建设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普洱茶智能化发酵设备研发与应用》《普洱熟茶“醇厚”滋味的化学机制》《云南省茶叶标准化工作现状分析与思考》《探究普洱茶香奥秘,解锁风味品鉴密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高等教育在培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校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和建设绿色校园,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教师生态文明素养。高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前沿阵地,...
https://mp.weixin.qq.com/s/D_-AE7Gql1ePUQ_eurek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