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云南农业大学2025届毕业生春季(宏志助航)专场招聘会暨第七届全国农林校企人才大会战云南农业大学分会场活动,在云南农业大学西校区篮球场举行。作为云南农业大学春季促就业专项活动的重要环节,本次招聘会聚焦农业行业发展趋势,邀请包括中粮家佳康(随州)有限公司、中化化肥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昆明正大有限公司、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台州市组团招聘单位共283家省内外用人单位到场招聘,...
近日,“科学与中国”精密测量科普云南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云南农业大学“农民院士大讲堂”。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以《多能的双三倍体银鲫及其育种生物技术创新》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科学与农业融合的前沿讲座。桂建芳院士现任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作为我国鱼类遗传育种与发育生物学领域的权威,桂建芳院士系统阐述了其团队40余年来,聚焦多倍体银鲫的遗传与发育基础及在精准育种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春风春雨送春茶,茶乡恰迎好时节。眼下正是采摘春茶的最佳时期,在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哀牢山深处兔街镇的茶园里,茶农们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着枝头的绿芽,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南华兔街镇地处哀牢山南坡,南与普洱市景东县接壤,种茶历史悠久,有生态茶园 2.63万亩,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树4697棵,素有“哀牢古国,千年贡茶”的美誉。然而,粗放的茶园管理方式和小作坊式的分散加工,让兔街茶一直被藏匿于深山,直至2022年,在各级党委、...
4月9日下午,“科学与中国”精密测量科普云南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云南农业大学“农民院士大讲堂”。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以《多能的双三倍体银鲫及其育种生物技术创新》为题,为师生带去一场科学与农业融合的前沿讲座。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市科协、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云南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7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桂建芳院士现任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已发表研究论文550多篇,...
4月9日,“科学与中国”精密测量科普云南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云南农业大学“农民院士大讲堂”。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以《多能的双三倍体银鲫及其育种生物技术创新》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科学与农业融合的前沿讲座,7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作为我国鱼类遗传育种与发育生物学领域的专家,桂建芳院士系统阐述了其团队40余年来,聚焦多倍体银鲫的遗传与发育基础及在精准育种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通过解析全基因组测序、...
“一棵咖啡树从苗生长到能结出咖啡豆,至少需要3年;一棵咖啡树能稳定出产、可用的咖啡豆的时间是5年。所以,至少要到大四才能喝到自己亲手种植的咖啡豆。”“咖啡树叶子是椭圆形状的,而且表面很光滑。咖啡豆是咖啡果内的种子,咖啡果其实也是可以吃,吃起来有点甜甜的味道。”一年前,来自山东的康子然对咖啡知之甚少,如今对咖啡种植栽培、咖啡工艺等知识她已经可以侃侃而谈。2024年初,云南农业大学获批开设“咖啡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科学与中国”精密测量科普云南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在云南农业大学“农民院士大讲堂”中正式启幕,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云南农业大学等的700余名嘉宾和师生参与活动。本次活动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承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协办的公益性科普活动。讲座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以《多能的双三倍体银鲫及其育种生物技术创新》...
4月9日下午,“科学与中国”精密测量科普云南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在云南农业大学“农民院士大讲堂”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应邀作题为《多能的双三倍体银鲫及其育种生物技术创新》的专题报告,为现场700余名师生带来一场聚焦前沿、紧贴实践的农业科技讲座。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承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等单位协办。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4月10日,《人民日报》13版、《云南日报》头版同步刊发了人民日报记者、云南日报记者联合采写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原题:古生村里的青春田野芳菲四月,春光正好。云南大理,洱海之畔,湾桥镇古生村,一群年轻人热火朝天地在田间劳作,对附近村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带领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师生进驻古生村,成立科技小院。聚焦洱海治理,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将课堂搬到广袤田间,...